

1.
〈書〉同“瓤”。
2.
名詞
麥、稻等莊稼脫粒后剩的稈子。
3.
形容詞
豐盛(疊)。
4.
名詞
(Ráng)姓。
1.
亦作“穣”。
2.
泛指黍稷稻麥等植物的稈莖。
1.出自《齊民要術·作醬法》肉醬法:牛、羊、獐、鹿、兔肉皆得作……寒月作之,宜埋之於黍穰積中。
2.出自《宣和遺事》時風寒,夜宿竹簟,侍衛人取茅及黍穰作焰,與二帝同坐向火至明。
3.出自《紅旗譜》她又走出去拿穰柴,給江濤烘烤衣服。
3.
莊稼豐收。
1.出自《管子·國蓄》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
2.出自《史記·天官書》所居野大穰。
3.出自《新唐書·甄濟傳》歲饑,節用以給親里;大穰,則振其余於鄉黨貧狹者。
4.出自《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為縣於此,幸歲大穰。
5.出自《伊尹耕莘》那其間四野桑麻禾稼穰,百姓每謳歌將天祭享。
4.
填;充實。
1.出自《朱子語類》心是虛底物,性是里面穰肚餡草。性之理包在心內,到發時卻是性底出來。
5.
蒿草衣。
1.出自《孔子家語·六本》齊高庭問於孔子曰:“庭不曠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贄,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6.
用同“瓤”。果實的肉。
1.出自《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色好梨勝頰,穰多栗過拳。
7.
黍莖去皮后的柔軟部分。
1.出自《說文?禾部》穰,黍??已治者。
1.靡靡之音。
1.少女。借指"妙"字。
1.即曹娥碑。因碑背上題"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故名。
1.見"幼婦辭"。
1.亦作"幼婦詞"。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絶;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絶妙好辭也。"后泛指極好的詩文。
1.指戲曲演員﹑雜技演員等童年時練成的功夫。
1.年幼的孤兒。
1.渚名。
1.年幼的君主。
1.中醫指小兒科,也叫小方脈科。
1.指年幼的兒女。
1.幼年。
1.猶幽昧。
1.年幼。
1.種子發芽后生長初期的幼小植物體。用以比喻兒童﹑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等。
1.幽微;微妙。
2.窈窕,美好。
1.幽微。
1.謂年紀幼小。
2.指年幼者。
1.錢名。西漢末王莽時制。
1.孩童。
1.幼小。
2.幼童。指年幼的兒女。
1.指美少年。
1.幼小。
2.指年幼者。
1.猶幼弱。
1.小孩。
1.年幼;未成年。
1.《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引申為幼時的學業。
2.稱初入學的學童。
1.秧苗。
1.年幼而謹慎老實。
1.幼年時的志向。
①幼兒;兒童幼稚園|幼稚盈室。②見識少;沒經驗天真幼稚|你這想法太幼稚了。
1.幼兒園的舊稱。
1.見"幼稚"。
1.年幼的君主。
1.指青少年時期。
1.幫助;保護。
1.福薄。
1.賜福。
1.北宋時建筑。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塔底直徑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磚砌成,壁內外用鐵色琉璃磚包砌,故又稱鐵塔,是現存最早的琉璃塔。
1.保佑,庇護。
1.謂助其體現天命。
2.謂輔佐王命。
1.佑助啟發。
1.謂神佑國統,傳于后世。
1.謂享受祭獻,佑助降福。
1.護衛;輔助。
1.庇護;幫助。
1.宴會上侑賓的禮物。
1.古代宴會,主人為示殷勤,用財物贈客,以助食興,謂之侑賓。
1.酬答;回敬。多用于酒宴。
1.配享,以后死的功臣﹑賢哲附祭于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