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測量;利用儀器來度量;用某種標準來檢查。
2.
動詞
推測;推想;料想。
1.
量度;測量。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
2.出自《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3.出自《論衡·須頌》湖池非一,廣狹同也,樹竿測之,深淺可度。
2.
猜度。
1.出自《易·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
2.出自《禮記·少儀》毋測未至。
3.出自《李娃傳》四坐愕眙,莫之測也。
4.出自《志異續編·徐景東》舉家倉皇,謂禍且不測。
5.出自《上海的早晨》他測出潘信誠的心事。
3.
知。
1.出自《禮記·樂記》窮高極遠,而測深厚。
2.出自《太玄·測》夜則測陰,晝則測陽。
3.出自《唐語林·補遺三》今則已應天象,異時方測余言。
4.
盡;極。
1.出自《楚辭·大招》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測只。
2.出自《呂氏春秋·論人》闊大淵深,不可測也。
3.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5.
探訪。
1.出自《夷堅丙志·朱二殺鬼》遍村落測之,了無蹤跡。
2.出自《游廬山后記》循高賢堂,跨虎溪,卻游西林寺,測香谷泉,出太平宮,漱寶石池。
6.
水的深度。
1.出自《爾雅·釋言》潛深,測也。
2.出自《更漏子·吳江秋泛》詞江八測,柳千條,赤闌第四橋。
7.
刑具名。
1.出自《隋書·刑法志》其有贓驗顯然而不款,則上測立。立測者,以土為垛,高一尺,上圓,劣容囚兩足立。鞭二十,笞三十訖,著兩械及杻,上垛。
8.
清。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漆欲測,絲欲沈。
9.
見“測測”。寒冷貌。
1.出自《再游西山》詩測測石泉冷,曖曖煙谷虛。
2.出自《醉花陰·春困》詞滿院姊歸花外哢,測測寒飆送。
10.
通“側”。隱伏。
1.出自《詩·大雅·常武》綿綿翼翼,不測不克。
11.
指使用測刑。
1.出自《奏彈劉整》輒收付近獄測治。
2.出自《陳書·儒林傳·沈洙》梁代舊律,測囚之法,日一上,起自晡鼓,盡于二更。
3.出自《南史·循吏傳·何遠》當時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測。
12.
泛指深。參見“測恩”。
1.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測恩躋逾逸,沿牒懵浮賤。
13.
見“測測”。疾進貌。
1.出自《湘妃列女操》詩三湘測測流急綠,秋夜露寒蜀帝飛。
1.現在的年齡。
1.猶賣弄。有意表現。
1.時興,時樣。
1.出現于眼前。
2.眼前,目前。
1.現款。
1.現今,如今。
1.方言。"好"的隱語。
1.謂神﹑佛﹑菩薩顯出種種身形。
2.出現;露面。
3.現世之身。
用親身經歷遭遇為例證,向別人進行勸導或宣傳現身說法很能教育人。
1.佛教語。今生。指人在生之日。
1.現在;此刻。
1.現報。
當前存在的客觀事物;符合客觀實際的希望變成現實|建議合乎客觀現實|現實生活。
亦稱生活美”。與藝術美”相對。指未經藝術加工的、客觀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
見可能性與現實性”(26頁)。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主張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大體分為兩個時期。19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是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發展時期。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果戈理、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60、70年代至20世紀初是現實主義文學由繁榮趨于衰落的時期。此時西歐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力量已開始削弱,而在俄國卻有很大發展,產生了屠格涅夫、奧斯特洛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在文學藝術史上,與浪漫主義同為兩大主要思潮。
①現在這一輩子現世經├|現世遭遇。②供現代人恥笑活現┦潰現世寶。
1.指不成器的人。
1.猶現報。
2.詈詞,謂現世即得惡報的壞人。指倒霉的人。
1.謂眼前即可收效。
1.現報。
1.顯示。
1.猶現實。
1.目前的形勢。
1.舊時一種誓言,謂眼下即以死亡報應。
1.當今,現在。
見本質與現象”(762頁)。
①現正行施的;現在有效的現行法令|現行措施。②正在進行或不久前進行的現行犯。
1.正在施行的法律﹑法規。
1.法律上指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罪犯。
不變價格”的對稱。報告期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商業的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等。統計中用以計算報告期產值或銷售額等價值指標的實際水平。
猶現世。出丑丟人現眼。
1.謂顯露而得到驗證。
2.即時報應。
1.舊時指銀元。
1.佛教謂現世的罪孽。
公民自入伍之日始至退伍之日止在軍隊所服的兵役。分軍官的現役和士兵的現役。在中國,義務兵服現役期限,陸軍三年,海軍和空軍四年,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愿,可超期一至二年;志愿兵服現役期限為八至十二年,因軍隊特殊需要,本人自愿,經軍級以上機關批準可適當延長。軍官服現役期限,根據軍官服役條例的規定執行。
1.可以當時交付的銀子或銀元。
1.現銀。
1.同"興滅繼絶"。
①精神振奮;情緒激動令人興奮|興奮地跳了起來。②使興奮興奮劑。
興、作興起。原謂妖怪施邪術掀起風浪◇比喻無事生非,制造事端造謠惑眾,興風作浪。
1.造福;致福。
1.奮起輔助。
1.猶恢復。
1.致富。
1.亦作"興高彩烈"。
2.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此謂旨趣高超﹐言辭犀利◇以"興高采(彩)烈"形容興致高﹐情緒旺盛。
1.見"興高采烈"。
1.創建和革除。
1.動工﹐開工。
1.謂加工制作。
2.建立功業。
3.興建工程。
4.舉用有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