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好"的隱語。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氈帳。亦指北方邊區少數民族。
2.貧賤者居住的屋。
1.猶言亡國奴。
1.高地。
1.陋巷;窮人所居的里巷。
1.困居異鄉的人。
1.為生計而奔忙。亦泛謂忙碌。多用作自謙之詞。
1.指國門。
1.猶執迷。
1.喻指窮苦的人。
1.極盡精妙。
2.極力尋找玄妙的境界。
1.指鰥﹑寡﹑孤﹑獨等無依無靠的人。
2.泛指貧苦百姓。
1.傳說中的大海。
1.蹇滯的命運。
2.拼命。
1.混日子。
1.亦作"窮幕"。亦作"窮漠"。
2.邊遠荒涼的沙漠。
1.見"窮莫"。
1.謂用盡目力遠望。
1.見"窮莫"。
1.喻晩年。
1.理屈怨恨。
1.貧困饑餓。
1.終其天年;畢生。
2.全年;一年到頭。
3.貧困之時。
1.猶言盡畢生之力。
1.謂歷時久長。
1.猶窮年累世。
1.猶窮年累世。
1.猶窮年累世。
1.猶窮年累世。
1.無處可棲的鳥。比喻處境困窮的人。
2.籠中之鳥。參見"窮鳥觸籠"。
1.比喻處困境而掙扎不脫。
1.見"窮鳥投人"。
1.無處可棲的鳥被迫投人懷抱。比喻處境困窮而投靠別人。
1.猶言窮鳥入懷。
1.盛怒。
1.比喻破爛的衣服。
1.見"窮否"。
1.見"曲糵"。
1.幼芽屈曲。
1.亦作"曲蘗"。亦作"曲孽"。亦作"曲蘗"。
2.酒曲。
3.指酒。
4.酒稅。
1.古印度著名古都。為戒日王都城。梵名羯若鞠阇(kany?kubja或k?nyakabja)。晉法顯《佛國記》作羪饒夷城。今名卡瑙季,位于恒河與卡里河合流處。佛教傳說故事,國王梵授有百女,儀貌妍雅,時有大樹仙人往見王求婚,除稚女外,皆不應聘,仙人惱怒,惡咒九十九女,悉令腰曲形毀﹐畢世無婚。其后諸女果背傴,因更名王城為曲女城。參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阇國》﹑宋法云《翻譯名義集·羯若鞠阇》。
1.彝語‖有"清白人"的意思。亦譯作"曲洛"。解放前,涼山等地彝族奴隸制度下被統治者中的最高等級。人身隸屬于黑彝奴隸主,不能隨意遷出主子家支所控制的地區。占有一定數量的土地和其他生產﹑生活資料。解放后,經過民主改革,這一等級已被廢除。
1.歌曲的拍子或節拍。
1.曲的調子的名稱。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等﹐名色多至幾千個。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可據以填寫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調無詞﹐只供演奏。曲調音節﹐古代都寫在牌子上﹐故稱為曲牌。參閱明王驥德《曲律.論調名》。
1.曲折迂回。
1.婉轉譬喻。
1.曲法申恩,平處其罪。
1.樂譜。
2.輯錄并分析各種曲調格式供人作曲時參考的書,如清人王奕清等所編的《曲譜》即是。
1.共同的約定。
1.酒稅。酒戶繳納的稅款。
1.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