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憑”。
2.
靠著。
1.出自《書·顧命》相被冕服,憑玉幾。
2.出自《雜體詩·效孫綽雜述》冏冏秋月明,憑軒詠堯老。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佑元年》帝常憑檻偶折柳枝,頤正色曰:“方春時和,萬物發生,不可無故摧折。”
4.出自《蘇聯紀行·七月十七日》無欄可憑,無柱可倚,如遇大風,似難著腳。
3.
依托;依仗。
1.出自《文選·陸機〈苦寒行〉》猛虎憑林嘯,玄猿臨岸嘆。
2.出自《宋書·恩幸傳序》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為權不得重,曾不知鼠憑社貴,狐借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
3.出自《至后》詩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
4.出自《解蹀躞》詞此恨音驛難通,待憑征雁歸時,帶將愁去。
5.出自《南史?梁武帝紀上》退保朱雀,憑淮自固。
4.
指依附;附著。
1.出自《搜神記》忽聞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憑君,可乎?”
2.出自《營屋》詩甚疑鬼物憑,不顧剪伐殘。
3.出自《新齊諧·鬼著衣受網》廬州府舒城縣鄉民陳姓者,妻忽為一女鬼所憑……婦甚苦之。
5.
根據。
1.出自《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不可口傳,必憑諸史。
2.出自《西廂記》據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
3.出自《犧牲》“假如她和你離婚呢?”“憑什么呢?難道她不知道我愛她嗎?”
6.
指作為根據的事物。
1.出自《隋書·禮儀志一》重檐復廟,五房四達,丈尺規矩,皆有準憑。
7.
證書。
1.出自《清波別志》先是,貫在北境,約趙良嗣歸國,以副使印給憑。
2.出自《宣和遺事》歸家切恐公婆責,乞賜金杯作照憑。
3.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朱源一面差人回家,接取家小在揚州伺候,一面候吏部領憑。
4.出自《客窗閑話初集·明武宗遺事》只須午門外叩首謝恩,領憑赴任。
8.
任憑。
1.出自《原上新居》詩古碣憑人搨,閑詩任客吟。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猙獰隸卒挨肩立,蓬垢囚徒側目窺,憑教鐵漢銷魂,任是狂夫失色。
3.出自《花月痕》他會畫菊,更愛藝菊,憑你枯莖殘蕊,他一插就活。
4.出自《秋之淚》詩憑你是怎樣秘密的隱痛,總瞞不過淚神,輕輕地給你隨意泄漏了。
9.
請求;煩勞。
1.出自《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詩憑將百錢卜,漂泊問君平。
2.出自《寄酬韓冬郎》詩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3.出自《意難忘》詞憑急管,倩繁弦·思苦調難傳。
4.出自《贈獵騎》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10.
滿,滿足。
1.出自《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11.
煩悶;憤怒。參見“憑心”。
1.出自《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
12.
大;盛。
1.出自《列子·湯問》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下》於是圣皇乃……赫爾發憤,應若興云,霆發昆陽,憑怒雷震。
3.出自《冬雷》詩震發固有時,曷常事憑怒。
13.
無舟過河,徒涉。
1.出自《水經注·汾水》自都慮至羊腸倉,將憑汾水以漕太原。
2.出自《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
1.愁苦貌。
1.融洽。
1.猶投契﹐謂意氣相投。
1.契據﹐證券。
1.古代用帛制的符信。
1.契據﹐契約。
1.猶借據。
1.謂摯友間的囑托。
1.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因皆為契刀所刻﹐故亦稱契文。清孫詒讓有《契文舉例》。參見"甲骨文字"。
1.猶領悟。
2.指悟性。
1.心意投合;稱心。
1.謂馬傷蹄而畏行路。需﹐通"懦"。
2.謂車輛運行不良。
3.怯懦。需﹐通"懦"。
1.即義父。
1.友誼﹐情義。
1.交情﹐友誼。
1.猶合意﹐愜意。
意氣相投的朋友與二三契友切磋畫技。
1.舊時朋輩間敬稱。
1.即契書。
1.謂友情深厚。
2.器重。
1.拼湊編造不實之詞。
1.堆疊;壘造。
1.階旁;階前。
1.堆砌拼湊。
1.形容春日花木繁榮的景象。
1.臺階。
1.壘起,疊起。喻逐步上升。
1.拼湊堆砌。
1.形容衣服破爛。
1.演戲用的簡單布景和小道具。
2.指戲曲中滑稽戲謔的小動作。
1.砌磚堵死。
1.階石。
1.滴在臺階上的雨水。
1.古代王侯家用以登臨觀賞之臺。
1.堆砌填塞。
1.臺階一側背陰處。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有缺刻,花白色。嫩葉可以吃。全草入藥。
1.藥草名。又名地參。根味甜,可入藥。
1.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弱,多分枝。葉卵形,對生,秋季開花,花唇形,淡紫紅色。莖和葉可提取芳香油。干燥全草可入藥。
1.荒廢光陰。
2.珍視時光。
1.休息。
1.暮年。
1.微濕,暫濕。
1.緝捕。葺,通"緝"。
1.修理。
2.整治。
1.修補;修繕。
1.草屋。
1.重疊貌。
1.治理。
2.整治。
3.修建。
4.置辦。
1.舊稱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