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淹沒在水里。
2.
動詞
沉迷不悟,過分。
1.
亦作“氼”。
2.
陷于危難或某種不好的境地。
1.出自《詩·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2.出自《祭陳浚宣叔文》嗟乎宣叔,學以為己。不溺於俗,孤騫介峙。
3.出自《蕙的風》請你寬恕久溺苦悶的我們,讓我們享樂你底自然的山園喲!
3.
沉湎,無節制。
1.出自《禮記·樂記》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
3.出自《即日》詩萬古離懷增物色,幾生愁緒溺風光。
4.出自《籌洋芻議·利權四》然竊料洋人昧於遠圖而溺於近利,加稅一說,勢固必不我從也。
4.
溺愛。
1.出自《祭妹文》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
2.出自《聊齋志異·成仙》﹝成生﹞招周偕隱,周溺少婦,輒迂笑之。
5.
見“溺職”。猶失職,不盡職。
1.出自《漢書·酷吏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媮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2.出自《明史·何鑒傳》孝宗覽天下戶籍數乃視國初反減,咎所司溺職,欲厘正之。
3.出自《庸盦筆記·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奸伏誅》至景壽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穆蔭、匡源……等,竊奪權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
4.出自《利娜·第九封信》在優雅而善于剝削的貴族、溺職的法官……以及饑餓的軍隊等等的下面,憔悴呻吟著那無數的俄羅斯農民。
6.
沉于水;水淹。
1.出自《孟子·離婁上》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2.出自《東京賦》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
3.出自《幻戲志·葉法善》葉法善,字道元,居處州,年七歲,溺于江中。
4.出自《小滄浪筆談》吳越自唐末有國,而楊行密、李升據有江淮,吳越貢賦,朝廷遣使,皆由登萊泛海,常有飄溺之患。
1.勸說。
1.謂誘騙人逃跑。
1.勸導撫慰。
1.誘騙襲取。
1.用假話討人歡心。
1.謂誘奸。
1.誘騙恐嚇。
1.誘騙陷害。
1.見"誘脅"。
1.見"誘怵"。
1.誘導教誨。
1.教養。
1.引導和扶持。
1.引導扶持﹐獎勵勸勉。
1.誘導幫助。
1.誘導輔助。
1.導致某種事情發生的原因。
1.引誘。
1.亦作"誘喻"。
2.誘導教喻。
1.見"誘諭"。
1.引誘壞。
1.用誘騙手段召喚。
1.引誘使之來﹔用欺詐手法招致。
1.《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誘其衷。"楊伯峻注﹕"﹝《吳語》云﹞'天舍其衷'﹐即'天誘其衷'。皆天心在我之意。"后以"誘衷"指天意保佑。
1.象聲詞。
1.鐮刀柄。
1.見"蚴蟳"。
1.細腰蜂。
1.亦作"蚴虬"。亦作"蚴虬"。
2.蛟龍屈折行動貌。
3.樹木盤曲糾結貌。
4.書法夭矯飛動貌。
1.瓷器釉彩名。在瓷胎上以氧化銅繪制花紋后,施一層無色透明釉,以高溫燒成,花紋呈紅色。元代始創,明代達到成熟階段,清以后更有發展。
1.表面帶釉的陶器。1929年安陽殷墟曾掘得涂有薄層黃色釉的陶片,1953年在鄭州二里崗殷代遺址曾發現敷釉陶器。
1.覆蓋在齒冠外層的極堅硬的物質。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碳酸鈣。有保護牙齒免受磨損﹑腐蝕的作用。也叫琺瑯質。
1.即黃鼬。俗稱黃鼠狼。尾長﹑四肢短。棲息林中水邊﹑田間以及多石的平原等處,以鼠﹑小鳥及昆蟲為食,也襲擊家禽。肛門近旁有臭腺一對,能放出臭氣用以御敵。在我國分布頗廣。毛皮可做衣帽,尾毛可制筆。
1.舒緩;遲慢。
1.迂回交錯。
1.迂回曲折的道路。
2.繞道而行。
1.謂佩印作官。紱,系官印的絲帶。
1.同"紆回"。
2.曲折;迂回。
1.同"紆回"。
2.曲折;回環。
1.迂回;緩慢。
1.同"紆回"。
2.曲折;回環。
1.同"紆回"。
2.曲折;回旋。
1.猶屈駕。請人或稱人來訪之敬辭。
1.郁積不暢。
1.佩帶金印紫綬。謂身居高位。
1.曲折。
1.身佩印綬。謂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綬色。
1.回車。
1.佩帶青綬。謂作高官。
1.見"紆青拖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