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貨物換錢。與“買”相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公執歸馬者賣之,乃不歸馬。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
3.出自《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4.出自《水滸傳》〔石秀〕巴得天明,把豬出去門前挑了,賣個早市。
5.出自《邪不壓正》驢叫你姑夫賣了。
2.
叛賣;出賣機密。
1.出自《墨子·號令》能捕得謀反、賣城、逾城敵者一人,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2.出自《史記·秦本紀》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
3.出自《南都大略》可法始知為士英所賣,已無及矣。
4.出自《蜜蜂·路》他把我們賣給鬼子!
3.
炫耀;賣弄。
1.出自《莊子·天地》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2.出自《贈韋侍御黃裳》詩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
3.出自《四游記·功完道作佛和仙》一日大眾跑在松樹下頑笑。悟空賣個手眼,變個松樹,果是高大。
4.出自《上海的早晨》我擔心的是其老這樣的人,倚老賣老,橫沖直撞,不把我們放在眼里。
4.
盡量用出來;不吝惜。
1.出自《〈二心集〉序言》新月社的批評家也從旁很賣了些力氣。
5.
給予。
1.出自《春》她樂得賣一個假人情,其實她是為了二哥的緣故。
2.出自《李有才板話》丈完了地這一晚上,得貴想在小戶們面前給恒元賣個好,也給自己賣個好。
6.
方言。耍;扮。
1.出自《東方》大亂賣了一個鬼臉,一蹦兩跳地去了。
7.
量詞。舊時酒店、飯館中稱一份菜為一賣。
1.出自《金瓶梅詞話》來到一個食葷小酒店內,案頭上坐下,叫量酒拿四賣嗄飯,兩大壺酒來。
2.出自《儒林外史》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
1.矗出水面的石頭,可供人跨渡。
1.哺乳動物。頭部跟家鼠相似,耳較大,后腿和尾巴很長,前腿短,善跳躍,毛多沙黃色或棕灰色。穴居在荒漠地區或草原地區,晝伏夜出,吃草根﹑種子等。
1.跳入水中。
2.體育項目之一。有跳板跳水和跳臺跳水兩種,身體在空中做出各種優美的動作。
1.專供跳水運動用的池子。池邊有跳臺,比游泳池深。
水上運動項目之一。指從高處或固定支撐物上起跳,在空中完成各種翻轉動作,并以特定動作入水的一種技巧運動。包括競技跳水、實用跳水和表演跳水。
1.即走索。雜技之一種。
1.見"跳塔輪鍘"。
1.比喻手段高強,敢冒險。
1.跳踧,蹦跳。
1.頓腳。
1.跳水池旁為跳水設置的臺。臺高一般為5米﹑7.5米和10米。
也稱跳雪”。滑雪運動項目之一。利用自然山形建成的跳臺進行。腳著專用滑雪板,不借助任何外力,從起滑臺起滑,在助滑道上獲得高速度,于臺端飛出后,身體前傾與滑雪板成銳角,沿拋物線在空中飛行,在著陸坡著陸后,繼續滑行至停止區停止。
競技跳水項目之一。在5米、75米、10米等高度的跳臺上進行。動作有面向池向前跳水,面對臺向后跳水,面對池反身跳水,面對臺向內跳水,轉體跳水及臂立跳水。各組都有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以兩種動作得分總和決定名次。
1.跳躍升騰。
2.指發跡。
1.見"跳躍"。
1.喻跋扈橫行的情狀。
1.京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廣西京族地區。女子舞者手托﹑頭頂盤碟,上置以點燃的蠟燭。表演者隨著強烈的鼓點節奏,雙手托盤碟相對轉動手腕,隊形縱橫交錯,變化較多。舊時用于祭祀,多在節日表演。
1.形容孩童頑劣的樣子。
1.見"跳天索地"。
1.暴跳怒罵的樣子。
1.且行且舞。形容手舞足蹈,高興的樣子。
1.蹦跳跑動的樣子。
也稱砸眼”。籃球運動技術名詞。運動員起跳騰空后球才出手的一種投籃技術。具有突擊性強、出手點高、穩定性好和不易防守等特點,命中率較高。
1.猶跳動。
1.動物名。
1.手鐲。
2.靈活。
1.方言。用謊話騙人。
也叫弄丸”。古代雜技節目。戰國時已經流行。表演者快速地用兩手把若干個丸鈴連續拋接,一個在手,多個在空中。當時已有能拋接九個丸鈴的技巧。又有拋接劍的,稱為跳劍”,技術高的可拋接七把劍。這類雜技流傳至今,成為手技的組成部分。
1.騰躍跳蹦的樣子。
2.舞蹈。亦指表演舞蹈。
3.特指跳交際舞。
1.跳躍戲耍。
1.蹦跳戲耍。
1.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體操器具之一。由多個長方形木箱壘疊而成。長155厘米、寬40厘米,高低可調節。箱面用皮革或帆布制成。可作滾翻、騰越等動作。常用作為鞍馬、跳馬的輔助訓練。 【跳箱】體操器具之一。由多個長方形木箱壘疊而成。長155厘米、寬40厘米,高低可調節。箱面用皮革或帆布制成。可作滾翻、騰越等動作。常用作為鞍馬、跳馬的輔助訓練。
1.撲騰,跳動。
1.釘鞋的一種。跳高﹑跳遠時穿的一種輕便皮鞋,和跑鞋相似,前后掌都有釘子。
1.另起一行書寫。
2.指看書或抄寫時漏去一行。
3.指改換職業。
1.急促而又時斷時續的聲響。
1.指跳出水面的魚。
1.跳動的樣子。
也稱急行跳遠”。田徑運動項目之一。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等動作組成。現有蹲踞式、挺身式、剪式(走步式)和空翻式等空中姿勢。其成績為從起跳板前沿垂直丈量至沙坑中身體任何部分落地的最近點的距離。
1.苗彝等族人民的一種風俗。于每年初春或暮春時,未婚的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聚集野外,盡情歌舞,叫做"跳月"。相愛者,通過各種活動,即可結為夫妻。
1.亦作"跳趯"。
2.跳動騰躍;跳越。
1.跳躍。
2.超越,跳過。
即蚤①”(1136頁)。
原為西方國家城市中的一種特殊的零售市場。一般從周末開始到星期日晚飯前結束,出售日用商品、小工藝制品、舊書、珠寶、小古董等新舊貨物。一些小商販的臨時貨攤聚集在一起,由于攤位不固定,出售的大多是價廉的小商品,故稱。現已在東方及世界其他城市中出現。
1.舊時祭祀灶神的一種習俗。
1.暴躁發脾氣。
1.挑戰。跳,用同"挑"。
1.跳加官的別稱。
1.跳躑。上下跳躍。
2.跳躑。比喻光陰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