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購買;用貨幣換取東西(跟“賣”相對)。
2.
動詞
用金、物等換取利益或好處。
3.
名詞
(Mǎi)姓。
1.
購進;以錢購物。與“賣”相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魯人買之,百兩一布。
2.出自《牡丹》詩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
3.出自《林家鋪子》貨色是便宜,沒有錢買。
2.
雇,租。參見“買庸”。
1.出自《毗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吳門》詩將歸笠澤買吳舠,畫舫青簾過驛橋。
3.
收買,買通。
1.出自《三國演義》后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2.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又另外分送與老嫗。一則買他的口,一則賠償他所失本錢。依舊沒濟。
4.
招惹;引起。參見“買禍”。
1.出自《寓言》詩本來無物使人疑,卻為參禪買得癡。
5.
博取;追逐。參見“買譽”、“買名”。
1.出自《管子·法禁》說人以貨財,濟人以買譽。
2.出自《請詔執政裁抑三省人吏僥幸疏》賣朝廷之恩以買譽,結左右之愛以固權。
3.出自《瓜步山楬文》販交買名之薄,吮癰舐痔之卑,安足議其是非!
4.出自《贈范金鄉》詩范宰不買名,弦歌對前楹。
5.出自《藝苑卮言》邇來狙獪賈胡,以金帛而買名,淺夫狂豎,至用詈罵謗訕,欲以脅士大夫而取名,唉,可恨哉!
6.
增添。參見“買壽”。
1.出自《送杜仲梁東游》詩芳??不買壽,淡泊差可久。
7.
姓。五代有買叔午,宋有進士買天英。見《正字通》。
1.出自《正字通?貝部》買,姓。五代買叔午。宋進士買天英,郫縣人。
8.
指買賣、營業。
1.出自《曹成王碑》民老幼婦女不驚,市買不變。
語出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中無驢,有人帶入,放于山下。虎見而懼,觀察良久,未見驢有什么能耐,便試著去招惹,驢怒而用腿踢。虎大喜,曰技止此耳”,便將驢吃了◇用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本領已經用盡,再沒有別的辦法了。
1.平民百姓。
1.貴州省的別稱。貴州本別稱"黔",又因位于國土南部,故名。
指平民百姓哀哀黔首。
1.黔首庶民。指百姓。
1.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煙囪。
1.指四川巫山及古黔中一帶。
1.黔首細民。指平民﹑老百姓。
1.古代兩種刑罰。黔,在臉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黔,通"黥"。
1.神名。
1.指平民百姓。
1.黔首﹑皁隸的并稱。指一般平民。
1.壯健貌。
1.灊山和廬山的并稱。
1.今安徽省潛山縣的潛山。習慣上誤稱為兩座山或三座山。據《讀史方輿紀要》稱以地言之曰皖山,以峰言之曰天柱山。
1.灊山。即天柱山。古謂之南岳。
1.猶塵埃。比喻社會底層。
1.狹窄。寬度小。
2.狹隘,見識不廣。
1.淺顯明白。
1.粗淺鄙俗。
1.淺陋蔽塞。
①膚淺。多指缺乏學識和經驗智行淺薄|他們這些人崇洋媚外,實在是太淺薄了。②輕薄;不樸實時俗淺薄|風氣淺薄。
1.才能短淺。
1.膚淺的見解。
1.稍微嘗試一下或品味一下。
稍微嘗試一下就停止,不往深處鉆研對文化知識淺嘗輒止的人決不可能成為一名學者。
1.初春;早春。
1.倉促;短促。
2.猶短淺。
3.狹隘,心胸不開闊。
4.狹窄,不寬敞。
1.淺狹。謂局限性大,不宏廣。
1.指用黛螺淡畫的眉。
1.浮淺荒誕。
1.猶淡淡。謂物體的顏色淡或事物的程度淺。
1.謂水淺淤塞。
1.淺陋,狹窄膚淺。
2.輕微。
3.謂時間短暫。
1.猶遲鈍。
1.薄恩。
1.猶單方。謂小醫方。
1.見識短淺的人。
2.疏浚溝渠﹑打撈沉船的夫役。
1.淺薄輕浮。
1.謂心胸狹窄而舉事魯莽。
1.謂近距離出擊,不深入敵方腹地。
1.膚淺鄙陋。
1.淺顯明白。
1.膚淺的機謀。
1.謂見識短淺。亦指見識短淺者。
2.短淺的見識。
1.指淺灘。
1.淺俗之教。
1.淺顯,不含蓄。
1.謂見識﹑才能等局限在狹小的范圍內。
2.猶狹窄,不寬廣。
1.淺顯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