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魲”。
2.
松江鱸魚。杜父魚科。鰓膜上各有兩條橙黃色的斜紋,古人誤為四鰓,故又稱“四鰓鱸”。鱗退化,體呈黃褐色。生活在近岸淺海,夏秋進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產最為名貴。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左慈》操(曹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
2.出自《后赤壁賦》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
3.出自《本草綱目·鱗三·鱸魚》鱸出吳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長僅數(shù)寸,狀微似鱖而色白,有黑點,巨口細鱗,有四鰓。
3.
鮨科鱸魚。體側扁,巨口細鱗,背部灰綠色,腹面白色,身體兩側和背鰭有黑斑。夏季進入淡水,冬季返回海中。我國沿岸淺海均產。
1.出自《送唐子華嘉興照磨》詩幕府初乘從事馬,江城還憶步兵鱸。
2.出自《清稗類鈔·動物·鱸》鱸,可食,色白,有黑點,巨口細鱗,頭大,鰭棘堅硬。居咸水淡水之間,春末潮流而上,至秋則入海。大者至二尺。
1.梳妝打扮。
1.打扮的式樣。
2.打扮。
1.梳妝臺。
2.指女子的住處。
3.借指女子。
1.誣陷;陷害。
1.陪笑臉;捧場。
1.盛梳妝用品的匣子。
1.新婚時所用的衣服﹑被褥﹑枕頭等物。
1.裝樣子。
1.妝束;打扮。
1.打扮的樣式;打扮。
1.亦作"妝么"。
2.裝腔作勢;擺架子。
1.宮廷游戲的器具,如今陀羅之類。
1.修飾整治。
1.做成。
1.佃農。
有機化學家。福建泉州人。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校長。建國后,任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主要研究麥角甾醇的結構、甾體化合物及稠環(huán)脂肪族化合物的合成。還研究生物堿,從中藥漢防己分離出防己堿和防己諾林堿,為中國運用微量方法研究有機物的結構、合成起了先驅作用。
1.端莊誠實;莊嚴虔誠。
1.啄食飲水。
1.啄食鳴叫。
1.禽鳥取食貌。
2.象聲詞。叩門聲。
1.形容眾口喧囂。
1.騷亂貌。
1.見"啅噪"。
1.鳥聲紛雜貌。
1.撩撥;撩惹。
1.即六祝六號。
1.猶明白。
2.猶顯著;昭著。
1.猶陷入,遭難。
1.落筆;下筆。
1.沾邊。
1.鞭打;用鞭子趕。
2.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
3.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1.猶言當機立斷;見機行事。
1.北周韓果的綽號。
1.猶處處,到處。
1.朝廷內按官職大小設置的固定的朝位。著,通"佇"。
1.下棋的著數(shù)。
2.武術的動作。
1.穿紅色的官服。古代官服顏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級的高低。如唐上元元年定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常以"著緋"指當了中級官員。
1.見"著稿"。
1.亦作"著槁"。
2.起草;打草稿。
1.規(guī)定的格式。
1.著名;著稱。
1.長出花蕾或花朵。
1.著急;慌張。
1.冒火;失火。
1.可燃物質開始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可燃物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如白磷的著火點是40°c,在和空氣接觸下到達40°c即可燃燒。故化學實驗室所需的少量白磷,通常把它保存在水中。
1.猶言留有痕跡。多用以比喻藝術作品有斧鑿之跡而不自然,沒有達到渾然一體的境地。
1.猶居積。積蓄財物。著,通"貯"。
1.謂有顯著的功績。
1.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