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層及兩層以上的房屋。
1.出自《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2.出自《史記·孝武本紀》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於執(zhí)期,命曰迎年。”
3.出自《相見歡》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4.出自《自嘲》詩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5.出自《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指樓房的一層。
1.出自如:我們住在一幢樓里,他住四樓,我住二樓。
2.出自《寒夜》我下午在二樓方經(jīng)理那里分到一斤肉,煮了一碗紅燒肉。
3.出自《人民日報》這座大樓位于南京渡江紀念碑旁,三樓為歌舞廳,一樓、二樓為鍋巴城大酒店、小吃部、下關(guān)圖書館等單位。
3.
城墻或土臺上的建筑物。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百步一樓,樓四植。
2.出自《墨子·備城門》三十步置坐候樓,樓出於堞四尺。
3.出自《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修曲曰樓。
4.出自《后漢書·鄧禹傳》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圖。
5.出自《和崔舍人詠月》郡樓何處望,隴笛此時聽。
4.
車、船有上層者,其上層稱樓。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今呂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樓船十萬師往討之。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jīng)隧,樓船舉帆而過肆。
5.
指車的上部和車蓋。參見“樓車”、“樓桑里”。
1.出自《遼史·禮志五》賜公主……送終車一,車樓純錦,銀螭,懸鐸,后垂大氈。
6.
茶肆、酒店、歌舞廳及舊時妓院等場所也稱樓。
1.出自《萬山見采桑人詩》倡妾不勝愁,結(jié)束下青樓。
2.出自《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郁島藏深竹,前溪對舞樓。
3.出自《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如州東仁和店、新門里會仙樓正店,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各各足備。
7.
形容層層疊疊。參見“樓松”“樓子”。
1.出自《水經(jīng)注·汶水》千歲之松……又稱天陵,有偃蓋之松也,所謂樓松也。
2.出自《草木子·雜制》官民皆帶帽,其檐或圓或方,或前圓后方,或樓子,蓋兜鍪之遺制也。
3.出自《紅樓夢》翠縷道:“他們那邊有棵石榴,接連四五枝,真是樓子上起樓子,這也難為他長。”
4.出自《活人塘》﹝七月子﹞嘴唇紫里透白,干的血鍋巴翹得一層一層的起樓子。
8.
形容高大,華麗。參見“樓殿”、“樓館”。
1.出自《南齊書·東南夷傳·林邑國》晉建興中,日南夷帥范稚奴文數(shù)商賈,見上國制度,教林邑王范逸起城池樓殿。
2.出自《三水小牘·王知古》樓殿????,花木煥爛。
3.出自《和張彥輔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戰(zhàn)驚濤,樓殿崢嶸勢自高。
4.出自《晉書·謝安傳》﹝謝安﹞又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
5.出自《〈板橋雜記〉序》蒿藜滿眼,樓館劫灰。美人塵土,盛衰感慨。
6.出自《到廣州與婦書》邦人市海鮮,別為廚館……腥穢於市井,紛錯於樓館者,不可勝計。
7.出自《游了三個湖》回廊那一邊的種種好景致,亭臺樓館,花塢假山,游人全看過了。
9.
見“樓羅”。謂干練而善于辦事的人。參見“樓攬羅綰”。
1.出自《宋史·張思鈞傳》思鈞起行伍,征討稍有功。質(zhì)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
10.
見“樓羅”。形容胡人說話聲。參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清沈濤《瑟榭叢談》卷下。
1.出自《北史·王昕傳》嘗有鮮卑聚語,崔昂戲問昕曰:“頗解此不?”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
11.
見“樓樓”。稀疏貌。
1.出自《急就篇》篩箄箕帚筐策簍
12.
姓。秦有樓緩;漢有樓護。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樓氏,亦為東樓氏。姒姓。夏少康之后,周封杞東樓公。支孫以樓為氏。秦有相樓緩,漢有大尚書樓護。
1.東方的諸侯。
1.漢班固《西都賦》"有西都賓問于東都主人。"后因以"東主"為東都主人的省稱。
2.東家;店主;房東。
1.謂奔喪在東廂房以麻束發(fā)。
1.來回轉(zhuǎn)動。亦指到處走動。
中國畫。明代沈周作。紙本冊頁。設(shè)色。原共二十四幀,明萬歷年間佚三幀,今存二十一幀。所畫為作者友人吳寬之父吳孟融居住的莊園--東莊的景色。墨色濃潤,線條圓勁,糅粗筆細筆于一體,別具特色。
1.《韓非子.說林上》"慧子曰'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其東走則同,其所以東走之為則異。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本謂同一行為,目的各異◇以"東走迷"謂形似實異的迷人現(xiàn)象。
1.謂邊跑邊回顧。表示念舊。
1.同"東奔西撞"。
1.謂從各方面節(jié)省。
1.古代占卜用龜?shù)囊环N。龜甲前長而甲緣青色。
1.《左傳.文公七年》"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yù)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后以"冬愛"比喻仁愛慈惠。
哈薩克族的弦樂器,形狀略象半個梨加上長柄,一般有兩根弦或四根弦。也作東不拉。
①用白菜或芥菜葉腌制成的干菜。②冬季貯存、食用的蔬菜,如大白菜、胡蘿卜等。
1.亦作"冬臧"。冬季農(nóng)家把收獲之物貯藏起來。
2.指某些鳥獸冬季遷徙或蟄伏。
1.工部的別稱。
1.舊時臘日所舂之米。
真菌的一種,寄生在鱗翅目昆蟲的幼體中,被害的幼蟲冬季鉆入土內(nèi),逐漸形成菌核,夏季從菌核或死蟲的身體上長出菌體的繁殖器官來,形狀像草,所以叫冬蟲夏草。可入藥。簡稱蟲草。
1.見"冬住"。
1.謂冬天儲存的食物。
1.亦作"冬蔥"。
2.野菜名。蔥的一種。
1.冬末。
1.象聲詞。
1.街鼓的俗稱。唐時設(shè)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
1.冬夜的燈。
1.冬天的治安防衛(wèi)。
2.冬天的防寒措施。
1.冬天的風,寒風。
2.蔬菜名。亦名東風菜。
1.蔬菜名。詳"冬風"。
1.冬季服徭役的民夫。
1.冬季御寒的衣服。
為保墑、除蟲、培養(yǎng)地力,在冬季翻松土地。
冬季采集的香菇。
1.謂擊街鼓的聲音。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卷須,能爬蔓,葉子大,開黃花。果實球形或長圓柱形,表面有毛和白粉,是普通蔬菜。皮和種子可入藥。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1.上古設(shè)置官職,以四季命名。據(jù)《周禮》,周代設(shè)六官,司空稱為冬官,掌管工程制作◇世亦以冬官為工部的通稱。
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儲水,防止春旱。
(思想)迂腐,(知識)淺陋(含諷刺意)~先生 ㄧ頭腦~。
1.舊指塾師。超譏誚其迂腐淺陋之意。
冬季在某個地區(qū)生活,春季飛到較遠而且較冷的地區(qū)繁殖,秋季又飛回原地區(qū)的鳥。如野鴨、大雁就是我國的冬候鳥。
1.冬季開花。
2.中藥名。款冬花的別名。
3.魚秧的一種。以夏花飼養(yǎng),長到三五寸長,于冬季出塘,作為培養(yǎng)成魚的魚種。
1.見"冬花"。
1.占冬至節(jié)的葭灰。葭即蘆葦。古人將蘆葦膜燒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節(jié)候,某律管中葭灰飛出,即知某節(jié)候到。冬至節(jié)到,則相應(yīng)之黃鐘律管內(nèi)的葭灰飛動。
2.指冬天燒成的草木灰。中醫(yī)入藥。
1.職事官員任滿后,按規(guī)定冬季集于京師參加銓選,謂之冬集。始于唐代。
一年的第四季,我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nóng)歷‘十、十一、十二 ’三個月。參看〖四季 〗。
國際奧委會主辦的世界性冬季項目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成部分。始于1924年,每四年舉行一次。原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1994年始與夏季奧運會相間舉行。比賽項目有冰球、滑冰、滑雪、現(xiàn)代冬季兩項、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等。
1.即寒假。
指冬至。
1.冬季施行的禁令。
1.方言。即冬天。
1.唐代詩人韓偓的小名。
1.冬季釀酒。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