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籠子,關鳥獸或裝東西的器具,用竹條、木條或鐵絲等制成。
2.
名詞
舊時囚禁犯人的刑具。
3.
名詞
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有蓋兒的蒸東西的器具。
4.
動詞
〈方〉把手放在袖筒里。
5.
動詞
點燃。
1.
亦作“篭”。
2.
飼養鳥、蟲、家禽等的籠子。
1.出自《莊子·天下》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鸮之在於籠也,亦可以為得矣。
2.出自《史記·滑稽列傳》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於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
3.出自《齊民要術·養雞》雞棲:宜據地為籠,籠內著棧。
4.出自《與張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復一夕”》詩譬如籠中鶴,六翮無所搖。
3.
指罩箍。
1.出自《史記·田單列傳》〔田單〕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4.
方言。把手或東西放在袖筒里。
1.出自《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熟視籠兩手,徐思撚長鬣,微吟靜愔愔,堅坐高帖帖。
2.出自《西游記》旁邊小的道:“這位老爺忒沒算計,不籠饅頭,怎的把飯籠了,卻不污了衣服?”
3.出自《儒林外史》〔匡超人〕買了個帖子,在柜臺上借筆寫“眷晚生匡迥拜”。寫完,籠著又走。
4.出自《上海的早晨》柳惠光穿了一件古銅色的素綢面子的絲棉袍子,腳上穿一雙黑絲絨棉鞋,雙手籠在袖筒里。
5.
量詞。猶窠。
1.出自《我的童年》三伯父的后院里面有一個花園,四圍是有幾籠竹林。峨眉山的山脈橫亙在墻外。
2.出自《么木匠的故事》陸士元抬抬下巴說道:“就在前面那籠竹林后邊坐家。”
6.
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
1.出自《周禮·地官·遂師》共丘籠。
2.出自《漢書·王莽傳上》父子兄弟負籠荷鍤。
3.出自《世說新語·任誕》俄見一人持半小籠生魚徑來造船。
4.出自《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香隨翠籠擎初到,色映銀盤寫未停。
7.
謂將鳥蟲等置于籠中。
1.出自《搜神記》〔趙王倫〕密籠鳥,并閉小兒於戶中。明日往視,悉不復見。
2.出自《紅樓夢》一溜回廊上吊著各色籠子,籠著仙禽異鳥。
3.出自《落葉之群》不幸的秋蟲呵,你不過能唱唧唧之歌,也被籠到城市中而商品化了。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