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常用來比喻突然發生的事件。
1.
見“霹靂”。響雷,震雷。
1.出自《七發》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
2.出自《送高閑上人序》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
3.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走進堂中,只聽得打齁之聲,如霹靂一般的響。
4.出自《雷雨》雷聲大作,一聲霹靂。
2.
見“霹靂”。喻壯盛的聲威。
1.出自《贈何舍人赍詔南紀諸鎮》詩越南海北霹靂動,蠻夷盡奉王正月。
3.
見“霹靂”。雷擊。
1.出自《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有大石柱,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后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4.
見“霹靂”。比喻突然發生。
1.出自《飛丸記·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憤如焚,霹靂從空起。
2.出自《南京印象》唉?這在我真是一個晴天霹靂,實在是做夢也沒有想到。
5.
見“霹靂”。形容神速。
1.出自《峽哀》詩峽水劍戟獰,峽舟霹靂翔。
2.出自《憶昨行寄吳中故人》詩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3.出自《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
6.
見“霹靂”。象聲詞。
1.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風濤相豗,中作霹靂。
2.出自《陸軍官學校開校禮成賦呈有棲川熾仁親王》詩拐馬熟連環,飛炮鳴霹靂。
7.
見“霹靂”。古星名。
1.出自《星經》霹靂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擊擘萬物。
8.
見“霹靂”。古琴曲名。
1.出自《琴曲歌辭·霹靂引》客有鼓瑟於門者,奏《霹靂》之商聲。
9.
見“霹靂”。古琴名。
1.出自《說聽》吾鄉有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靂,攜入都,介所識巨珰以獻,上試其音清越。
1.神奇的人才。
1.以意剪裁。
人的精神面貌、氣色光彩神采飛揚|聰慧有神采。
1.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神。
1.精神煥發,風采動人。
1.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煥發。
2.指藝術作品生動傳神。
1.謂人的容貌﹑儀態英俊非凡。
1.見"神采"。
1.大龜的美稱。
1.古時藏祭祀用谷物的處所。
1.中醫學謂神氣蘊藏于內腑。
2.針灸穴位名。
1.比喻變化莫測。
1.靈草,仙草。
2.人參的別名。
3.天麻的別名。又名鬼督郵。
1.謂上天的符命。
1.亦稱"神策"。
2.唐禁軍名之一。天寶中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破吐蕃時令軍史成如璯建神策軍于臨洮西。安祿山亂起,臨洮陷,如璯令其將衛伯玉領兵屯陜州,復號神策軍。代宗﹑德宗時繼由宦官統領,并歸禁中定制,分左右廂,衣糧優厚,勢居諸禁軍上。唐亡始廢。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二》。
3.用以美稱官兵。
1.見"神策"。
1.猶明察。
1.同"神差鬼使"。
1.謂某些湊巧的事發生,像有鬼神在暗中操縱﹑指使。常用以比喻預料不到﹑不由自主。
1.指明代皇帝設立的宦官特務機關東廠﹑西廠。
1.神靈聚居處。
1.精神飛逸。
1.謂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1.放置神像的車輛。
1.靈柩。前蜀貫休有《春送趙文觀送故合州座主神櫬歸洛》詩。
1.謂山林中之神怪。
1.神靈之池。對帝王居處池沼的美稱。
1.心神向往。謂思念殷切。
1.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1.謂如神電之笞擊。喻進擊疾速。
1.謂蠶。
1.猶神策。
1.比喻用兵的變化,或隱或現,迅速巧妙而難以捉摸。語出《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2.泛指變化神奇,難以捉摸。
1.同"神出鬼沒"。
2.猶言靈魂出竅。
1.亦作"神廚"。亦作"神櫥"。
2.安置神像的立柜。由神龕及其下面的柜子組成。
3.烹調供神祭品的庖廚。
1.見"神廚"。
1.謂精神往下傳。
2.由心意傳遞。
1.神賜的大筆。
1.謂天賦聰明。
1.神靈依托的群樹。以茂密林木多立神祠而名。《戰國策.秦策三》"應侯謂昭王曰亦聞恒思有神叢與?恒思有悍少年,請與叢博,曰'吾勝叢,叢籍我神三日;不勝叢,叢困我。'乃左手為叢投,右手自為投,勝叢。叢籍其神,三日,叢往求之,遂弗歸。五日而叢枯,七日而叢亡。今國者,王之叢;勢者,王之神。籍人以此,得無熙?"鮑彪注"灌木中有神靈托之。"吳師道補正"《墨子》'建國少擇木之修茂者,以為叢位。'《史》'叢祠。'《索隱》云'高誘注云神,祠;叢,樹也。'"后用以比喻仗勢的權臣。
1.精神純粹專一。
1.見"神蛇"。
1.道教所煉的靈藥。謂服之能成仙。
2.古時印度對我國之別稱。參見"震旦"。
1.神奇怪誕。
1.心神不定。
1.猶言神來之筆。
1.神明之道。謂鬼神賜福降災神妙莫測之道。
2.猶神術。
3.神祇;神靈。
4.墓道。謂神行之道。
5.俗語。謂了不起,有本領;精神強悍。
1.舊時立于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碑。以漢楊宸所題《太尉楊公神道碑銘》為最早。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兇典制.神道碑》載,秦漢以來,死有功業,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晉宋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諸侯立神道碑。
2.指墓碑上記載死者事跡的文字,為文體的一種。
簡稱神道”。日本的民族宗教。起源于原始宗教,后吸收中國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和佛教的某些教義,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宗教體系。崇拜多神,特別崇拜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教派眾多,大致可分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統。祭祀的地方稱神社”、或神宮”,神職人員稱祠官”、祠掌”等。
1.謂立在墓前刻有死者事跡的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