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罪過。
2.
形容詞
乖張;兇暴。
3.
名詞
〈古〉至。
4.
動詞
〈書〉違背。
1.
“盭”的今字。
2.
乖張;違逆。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2.出自《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
3.出自《上賈滑州書》讀書學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於古人。
4.出自《宋史·職官志五》凡諸生之戾規矩者,待以五等之罰。
5.出自《喻性》韓子曰:性之品有上中下……是以才言性也,戾乎孟子即戾乎孔子者也。
6.出自《訄書·商鞅》人言之戾也,一至是哉!
3.
暴虐;暴戾。
1.出自《荀子·儒效》殺管叔,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
2.出自《新書·道術》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為戾。
3.出自《文心雕龍·奏啟》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次骨為戾。
4.出自《銘秦坑》秦術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隨覆。
4.
罪行。
1.出自《書·湯誥》茲朕未知獲戾于上下。
2.出自《責躬》詩危軀授命,知足免戾。
3.出自《舊唐書·皇甫镈傳》臣知一言出口,必犯天威,但使言行,甘心獲戾。
4.出自《〈籌洋芻議〉序》余謂此特一時私論,大端所宜發揮者十未得一二,遑敢張之以速戾也!
5.
率,率領。
1.出自《國語·晉語六》夫以果戾順行,民不犯也。
6.
至,到達。
1.出自《詩·小雅·采芑》??彼飛隼,其飛戾天。
2.出自《漢書·韋賢傳》爰戾于鄒,剪茅作堂。
3.出自《借田賦》長幼雜遝以交集,士女頒斌而咸戾。
4.出自《魚上冰》詩儻得隨鯤化,終能戾太虛。
7.
安定;止息。
1.出自《書·康誥》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
2.出自《詩·小雅·采菽》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3.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且許昌者,乃大運之攸戾。
8.
勁疾貌。
1.出自《文選·潘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
9.
吹干。
1.出自《禮記·祭義》桑于公桑,風戾以食之。
2.出自《東坡酒經》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蒸之使十裂,繩穿而風戾之,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
10.
法。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胥為人……執綱守戾,蒙垢受恥,雖冤不爭,能成大事。
11.
建立。
1.出自《南郊賦》爾乃造廣場,戾壇庭。
2.出自《玉篇·犬部》戾,立也。
12.
分明;清晰。參見“戾戾”。
1.出自《春秋繁露·人副天數》是故人之身,首??員,象天容也;發,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
13.
通“癘”。瘟疫。參見“戾疫”。
1.出自《墨子·尚同中》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飄風苦雨,薦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
2.出自《天志中》是以天之為寒熱也,節四時調陰陽雨露也,時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兇饑則不至。
14.
通“厲”。磨礪;砥礪。參見“戾行”。
1.出自《莊子·讓王》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節也。
15.
彎曲。
1.出自《呂氏春秋·盡數》飲必小咽,端直無戾。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逢紛〉》龍邛臠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
1.宰予和端木賜的并稱。二人都是孔子弟子,以辭令見長。
1.傣族敬神用的一種蠟條。
1.猶宰相。
1.清乾隆時懲治貪吏,沒收其財產入官,稱為"宰肥鴨"。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屬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廚師。
3.指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
1.太平天國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1.宰相辦公之所。
1.輔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1.復姓。孔子弟子有宰父黑。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1.對縣令的尊稱。
1.周代冢宰的屬官。
2.泛指官吏。
3.特指縣官。
1.高官,權貴。
1.《漢書.平帝紀》"夏,皇后見于高廟,加安漢公號曰'宰衡'。"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周公為太宰,伊尹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
2.作動詞。指為相。
1.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馀。
1.冢宰佐王進行的祭祀。
1.主宰;掌治。
2.指掌握治國大權的人。
1.古官名。掌管接待賓客﹑祭祀﹑飲宴時供應酒食祭品等事務。
1.對知縣的敬稱。
1.明清之際思想家﹑科學家稱研究社會政治﹑教育﹑倫理等為"宰理"。見清方以智《通雅.音義雜論》。
1.淵名。
2.謂宰輔之位。
1.宰相的名位。
1.冢宰的屬吏。
1.掌治民眾。
1.墳墓上的樹木。語出《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何休注"宰,冢也。"
1.宰相與州牧的并稱。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1.即太宰嚭。本名伯嚭,系春秋時楚伯州犁之孫。楚誅伯州犁,伯嚭奔吳,吳以為大夫,后任太宰,故稱太宰嚭。
1.周代冢宰的屬官◇泛指官員。
2.掌管膳食之官。
1.《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書.鄧處訥傳》"陬溪人周岳與滿狎,因獵,宰肉不平而斗,欲殺滿,不克。"后常用陳平事借指在處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國的才能,或在未遇時懷有大志。
1.明代蒙古官號。從元代沿襲而下。為漢語"宰相"的音轉。絕大多數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領主。達延汗時,為鞏固汗位,曾一度廢除太師﹑宰桑等官職及其領地,將其降為大汗和諸王﹑臺吉的僚屬。只有衛拉特地區仍保留其封建領主的地位。
1.屠宰牲畜﹑家禽等。
1.五代時呂兗所設專司屠宰民人以給軍食的機構。
1.猶主宰。
1.阿拉伯語的意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這一天,伊斯蘭教徒要宰牛﹑羊﹑駱駝等獻禮。也叫古爾邦節或犧牲節。
1.宰相的屬官。
1.掌管﹑治理天下。
1.主管守衛。
2.泛指地方行政長官。
1.墳墓上的樹木。
1.謂百官之長,處宰輔之位者。
2.主管掌理。
1.凝神,集中思緒。
1.墓道。
1.亂嚷嚷;議論紛紛。
1.猶言嘈嘈切切。指弦樂器上大弦和小弦發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
1.狡猾奸詐。噪﹐通"劋"。
1.叫罵驅逐。
1.多嘴。
1.謂臨時充數。
1.往訪r﹐通"造"。
1.萃集;湊集。
1.形容百官朝見時整齊的行列。
1.小曲。一說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