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遲緩,徐徐。
1.出自《說文·辵部》邌,徐也。
2.出自《漢書·高帝紀》邌明,圍城三匝
3.出自《明太學張公暨配種孺人合葬墓志銘》其子孝廉君曰:“邌三年而來也?!?/p>
2.
用同“黎”。參見“邌旦”“邌明”“邌曙”。黎明。
1.出自《新唐書·劉崇望傳》邌旦,含光門未開,禁卒左右植立,將大掠長安中。
2.出自《新唐書·藩鎮傳·劉悟》悟夜半薄西門,邌明啟而入,殺師道并大將魏銑等數十人。
3.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朝義》邌明,使人號城上曰:“朝義夜半走矣,胡不追賊?”
4.出自《新唐書·康承訓傳》勛夜渡淮,邌曙薄壘。
1.鸞鳥的翅羽。借指鸞鳥。
2.指排簫。
1.比喻夫妻。
1.指笙簫等細樂。
1.對貴婦人所乘之車的美稱。
1.一種兩端有排須的寬腰帶。
1.謂與情侶分離而獨處。
1.刀環有鈴的刀。古代祭祀時割牲用。
1.天子用的大旗。
1.借指京官。
1.謂男女歡合。
1.禁內的宮殿。
1.指鸞鳥死亡。訛,通"吪"。
1.鸞髻。
1.鸞鳳飛舞。形容環境祥和美好。
1.鸞鳳飛舉。喻仕途得意。
1.同"鸞鳳分飛"。
1.鸞鏡上的塵氛。
1.鸞鏡之匣關閉。謂失情侶。
1.傳說中一種珍貴的蜂蜜。
1.鸞鳥與鳳凰。
2.比喻賢俊之士。
3.比喻君王。
4.比喻美人。
5.比喻夫婦。
1.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
1.傳說中的一種字體。
1.即鸞箋。
1.比喻賢士隱居。
1.敬詞。猶尊駕。
1.天子封贈之辭。
1.鸞鳥鳴唱。
1.《山海經.大荒南經》"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后以"鸞歌鳳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1.指宮中的亭閣。
1.鸞鏡照孤影;孤鸞。謂情人離去,孤單獨處。
1.見"鸞孤鳳只"。
1.孤獨的鸞鳳。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后孤零零的一人。
1.即鸞輦。
1.鸞與鵠。比喻賢臣。
1.像鸞鵠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孫賢俊。
1.指宮中公主的居室。
1.對人所藏書卷的敬稱。
1.鸞與和。古代車上的兩種鈴子。
1.亦作"鸞鹲"。
2.鸞與鶴。相傳為仙人所乘。
3.借指神仙。
1.神仙乘騎的鸞車鶴駕。
1.有鸞鈴的車前橫木。
1.五彩之花。
1.用翠鳥之羽做成的環形飾物。
1.亦作"鸞凰"。
2.鸞與鳳。皆瑞鳥名。常用以比喻賢士淑女。
3.鸞凰配對。比喻夫妻或情侶。
1.見"鸞皇"。
1.見"鸞回"。
1.形容舞姿優美。
1.鸞鳥。
1.鸞鳥棲集。比喻賢士相聚。
1.刻畫有鸞鳥圖形的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