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對偶的;成雙成對的。
2.
名詞
配偶;特指夫婦。
1.
配偶。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一年》婦人曰:“鳥獸猶不失儷,子將若何?”
2.出自《悼亡詩》柰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3.出自《頓子真小傳》嗚呼!水國有春,龍女為儷;菱花門鏡,荇帶牽衣。
2.
雙,兩。
1.出自《儀禮·聘禮》上介奉儷皮,二人贊,皆入門右。
3.
比;相配。
1.出自《淮南子·精神訓(xùn)》鳳皇不能與之儷,而況斥??乎?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觀夫后漢才林,可參西京;晉世文苑,足儷鄴都。
3.出自《北征凱旋詩》戰(zhàn)伐夷頭曼,威名儷有熊。
4.
并;同。參見“儷走”。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xùn)》今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nèi)行無繩,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
5.
同“麗”。美。參見“儷曲”。
1.出自《奉和襲美酬前進(jìn)士崔潞盛制見寄因贈至一百四十言》輕波掠翡翠,曉露披芙渠。儷曲信寡和,末流難嗣初。
6.
指對仗、對偶。
1.出自《文心雕龍·麗辭》序干四德,則句句相銜;龍虎類感,則字字相儷。
2.出自《文學(xué)總略》近世阮元,以為孔子贊《易》,始箸《文言》,故文以耦儷為主。
7.
同“麗”。依附;附著。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茲乃喪亂之丘墟,顛覆之軌轍,安可以儷王公而著風(fēng)烈也。
2.出自《冥通記》又以藥滓置木臼中,搗三百二十杵,紙裹令密。若以投水,水流即停;若封屋室,萬人不能開;若儷劫賊,合眾不能動。
1.采納允準(zhǔn)。
1.聽得真切。
1.診斷病情的一種方法。用耳朵或聽診器來聽心﹑肺等內(nèi)臟器官的聲音﹐以便進(jìn)行診斷。
1.聽診用的器具。也叫聽筒。
1.坐朝處理政務(wù);執(zhí)政。
1.聽任不管。讓它自行發(fā)展。
1.斷獄治事。
1.聽講演﹑音樂或廣播的人。
1.謂聽信倚重。
1.用聽包裝。
1.謂服罪。
1.田界。
2.界域;界限。
3.猶蹊徑,途徑。
4.喻規(guī)矩;約束。
5.比喻拘束;儀節(jié)。
1.平坦貌。
2.引申為蕩然無存貌。
1.見"町畽"。
1.亦作"盯疃"。
2.田舍旁空地。
1.田區(qū)崖岸。引申為約束,限制。
1.田間小路。比喻界限;拘束。
碳?xì)浠衔锓肿又谐ヒ粋€或一個以上氫原子后所構(gòu)成的基團(tuán)。如甲烷除去一個氫原子成甲基,乙烷除去一個氫原子成乙基,苯除去一個氫原子成苯基等。
1.焦貌。
1.皮革制成的腰帶。
1.牡丹的一種。
2.泛指深紅色的花。
3.指花色深紅。
1.見"廷辯"。
1.亦作"廷辨"。
2.在朝廷上辯論。
3.指在公堂上辯論。
不丹首都。人口3萬(1993年)。拔約2700米。1962年起定為首都。農(nóng)副產(chǎn)品及手工藝品集散地。有雄偉的王宮、建筑精美的喇嘛寺院和著名的扎西曲宗城堡。公路通印度及國內(nèi)其他城鎮(zhèn)。
1.在廷前參見。
1.謂會試中式者,天子親自策問于朝廷。
1.朝臣。
1.宮廷的臺階,泛指朝廷。
2.指朝廷任命官職。
1.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詢。
2.指皇帝在朝廷上召問臣下,使奏對政事。
3.即廷試。
1.見"廷珪墨"。
1.南唐墨官李廷珪(本姓奚,后賜姓李)所制作的墨,堅如玉,紋如犀,自宋以來推為第一,世稱"廷珪墨",亦省稱"廷珪"。
1.在朝廷上當(dāng)眾誹謗人。
1.清時皇帝的諭旨,分明發(fā)和廷寄兩種,明發(fā)交內(nèi)閣發(fā)布,廷寄由軍機(jī)大臣專寄給外省將軍﹑都統(tǒng)﹑督﹑撫﹑欽差等大員,開首有"軍機(jī)大臣奉面諭旨"等字樣。
1.指百官朝見皇帝。
1.在朝廷上詰問。
1.見"廷鞫"。
1.亦作"廷鞠"。
2.在朝廷上審訊。
1.即陰戶。
1.廷試第一名,即狀元。
1.春秋時楚國官名,掌刑獄。
1.朝廷的官吏。
1.在朝廷上辯論。
2.朝廷上的議論。
1.謂在朝廷上出言頂撞君主。
1.見"廷尉平"。
1.見"廷尉平"。
1.謂在朝廷上當(dāng)眾侮辱人。
1.廷尉的屬吏,掌書記。
1.科舉制度會試中式后,由皇帝親自策問,在殿廷上舉行的考試。通常稱殿試。
1.由朝廷任命。
1.在朝廷上向皇帝面奏。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