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列述死者德行,表示哀悼并以之定謚(多用于上對下)。
1.出自《禮記·曾子問》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
2.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巡亡三日而鎬至,十日而廣平王收東京。鎬命中書舍人蕭昕誄其行。
3.出自《紅樓夢》如今我索性將“公子”“女兒”改去,竟算是你誄他的倒妙。
2.
悼念死者的文章。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
2.出自《祭虞部張員外文》酒食備設,靈其降止。論德敘情,以視諸誄。
3.出自《梧桐樹·葬花》曲更紅兒誄,碧玉銘。
3.
祈禱文。
1.出自《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1.太陽發出的光。
2.時光。
1.燈的一種。在真空的玻璃管里裝有水銀,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管的內壁涂有熒光粉。通電后,水銀蒸氣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激發熒光粉而發光。這種光的成分和日光相似。也叫熒光燈。
1.允許,許可。
2.或許。
1.容納養育。
1.猶蓄養。
2.寬恕。
1.容貌美艷。
2.指對面容的修飾。
3.謂游樂。
1.遲疑不定貌。
2.寬松舒展貌。
3.起伏行進貌。
1.帝王生前的衣冠,陳設以供人祭奠。又稱魂衣。亦指帝后的壽衣。
2.猶內衣。
1.容貌舉止;容貌儀表。
2.禮儀。
3.引申為儀仗﹑隨從。
1.做起來不費事。
2.輕率;草率;輕易。
3.猶言輕慢放肆。
4.疏忽;糊涂。
5.謂某種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快。 6.指發生某種變化的可能性大。
1.亦作"容?"。
2.水波蕩漾貌。
3.隨風飄動貌。
4.徐行貌。
5.從容嫻麗貌。
1.包庇隱瞞。
1.從容大度。
1.謂曲意逢迎,以取悅于上。
1.同"容悅"。
1.包容覆載。
1.猶容典,禮容之典則。
1.有車帷的喪車。
1.樣式;形制。
1.容貌姿質。
1.修飾梳洗。
1.謂容納不問。
1.謂心懷寬廣,能與各種人交往。
1.容貌妝飾。
1.容貌;形狀。
1.容貌姿色。
1.寬容放縱。
1.僅能立足,形容所處之地極狹小。
1.突兀不平。
1.云霧遮蔽貌。
1.見"搑蔽"。
1.阻塞;埋沒。
2.亦作"搑弊"。掩飾;隱瞞。
1.掩蓋,隱藏。
1.依違隨人,沒有主見。
1.謂昏暗的光。
1.掩蓋。
1.掩蓋。
1.猶包庇。
1.閉門上栓。
1.謂捕敵于陷阱。
1.掩飾。
1.承襲先輩的事業。
1.以手捂口。笑而不便出聲的一種動作。
1.掩蓋。
1.捕殺幼獸。語出《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孔穎達疏"麛乃是鹿子之稱,而凡獸子亦得通名也。"
1.捕取獸群。
1.遮蔽貌;隱藏貌。
1.眼罩。
1.郁悶。
2.遏止。
1.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