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泛濫,溢出。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濫瀛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
3.出自《默觚上·學篇二》用智如水,水濫則溢;用勇如火,火烈則焚。
4.出自《水經注·?水》其水陽焊不耗,陰霖不濫,無能測其淵深也。
2.
過度;沒有節制。
1.出自《詩·商頌·殷武》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2.出自《同江詹事登宮城南樓》詩叔譽恒詞屈,防年豈濫誅?
3.出自《創業史》這么說,肥料大些,也不怕長濫?
3.
引申指沒有操守,胡作非為。
1.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2.出自《論衡·量知》貧人好濫,而富人守節者,貧人不足而富人饒侈。
3.出自《雜問》投骨兩犬能無啖乎?以利示民能無濫乎?
4.
虛妄不實。
1.出自《左傳·昭公八年》石不能言,或馮焉;不然,民聽濫也。
2.出自《雜體詩·效盧諶感交》更以畏友朋,濫吹乖名實。
3.出自《類說》世人語虛偽者為“何樓”,國初京師有何樓,其下所賣物皆濫者,故人以此目之。
4.出自《智囊補·察智·邊郎中》是歲,刑部郎中邊某,一視成案,即知冤濫。
5.
浮華。
1.出自《韓非子·顯學》今之新辯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
6.
指浮華的言詞。
1.出自《文賦》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
7.
冤屈,冤枉。
1.出自《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於是出詔,濫死者普加褒贈。
2.出自《又甲辰秋答朱元晦書》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殺人殘其命,后欲以受賂殘其驅。
8.
猶言才不勝任。用作謙詞。
1.出自《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9.
通“檻”。施柴于水中作檻以取魚。
1.出自《國語·魯語上》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
2.出自《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
10.
通“欿”。貪欲;使貪羨。
1.出自《呂氏春秋·權勛》〔獻公〕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
2.出自《淮南子·俶真訓》聲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濫也,智者不能動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3.出自《答向子期難養生論》使動足資生,不濫於物,知其正身,不營於外,背其所害,向其所利,此所以用智遂生之道也。
4.出自《水滸傳》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
11.
用同“爛”。破碎、松軟。參見“濫泥”。
1.出自《水滸傳》巴得你歸來,卻又濫泥也似醉了。
2.出自《答濟叔》既在濫泥中,愈動則身愈陷。
12.
用同“爛”。程度深。參見“濫熟”。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恭維人的本領,他卻從作佐雜時候就學得濫熟。
1.片狀的瓦。
1.金屬塊。
1.用手工或機械方法加工的金屬鈑作件。
辦理案件。
1.指妝奩。
1.佛教語。謂堅持我執,叢生貪嗔,而為解脫之阻礙者。二障之一。與所知障相對。
1.厭煩。
1.指濁亂之氣。
1.指駿馬。且,同"駔"。
敬辭,表示請求~光臨。
1.謂穢雜之物。
①攪擾他太累了,我實在不忍心再~他。②因受攪擾而心煩。
1.悶熱,使人煩躁。
使人心煩或厭煩~的毛毛雨下起來沒完沒了。
1.繁多而沉重的負擔或職責。
①(事務)繁雜。②(文章)煩瑣冗長。‖也作繁冗。
1.謂煩躁纏擾。
1.繁雜卑賤。
2.指繁雜卑賤之事。
1.悶熱。
1.亦作"煩褥"。
2.繁復。
1.見"煩縟"。
1.搓揉;搓洗。
1.良弓名。
2.猶疲弱。
1.煩擾散亂。
1.煩悶憂傷。
1.費神。
1.詳略,繁簡。
1.繁重的使命。
1.古代指民間音樂(俗樂)的一種復雜的彈奏手法。
1.悶熱;暑熱。
1.頻繁;繁復。
1.繁雜的訟事。
1.繁雜急迫的事務。
1.炎熱。
1.繁雜瑣碎。
原指論證方法煩瑣、引經據典、玩弄概念的西歐中世紀經院哲學”◇泛指一切脫離實際、咬文嚼字、鉆牛角尖、羅列現象的思想作風和理論研究。
1.猶愁苦。
1.郁悶嘆恨。
1.雜亂虛假。
1.雜亂堆積。
1.繁雜瑣碎。
1.謂文字冗雜而寡要。亦謂冗雜的文字。
2.繁瑣的儀式與法規。
1.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1.繁雜。
1.繁重的工作;繁雜的事務。
1.鴨的一種。
1.猶詳盡。
1.繁雜瑣碎。
1.厭煩;厭惡。
1.雜念;俗慮。
2.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