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斜視。
1.出自《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2.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奮勁髇以角槎,瞵悍目以旁睞。
2.
眺望。
1.出自《登上戍石鼓山》詩極目睞左闊,回顧眺右狹。
2.出自《昏鏡詞》今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
3.出自《望后海諸峰》詩盼左興難盡,睞右賞不置。
3.
見“眄睞”。顧盼。
1.出自《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2.出自《世說新語·識鑒》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
3.出自《感皇恩》詞歌笑見余妍,情生眄睞。
4.出自《夜譚隨錄·護軍女》話間眄睞其目,愈增嫵媚。
4.
見“眄睞”。眷顧。
1.出自《到大司馬記室箋》況昉受教君子,將二十年,咳唾為恩,眄睞成飾。
2.出自《魏書·恩幸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茍進之常也。
3.出自《夷陵上運使啟》凡居部屬,皆仰余暉,顧此孤生,最為沉跡,時蒙眄睞,曲賜拊存。
5.
眼旁。
1.出自《長壽縣君田氏墓志銘》有異鵲數十翔於墳上,君夫人來,則或集於其肩,啄於其睞。
1.謂靈柩暫時安放于外地等待歸葬。
1.旅途中行舟暫時停泊。
2.猶飄泊。
1.猶航船。
1.羈旅者的心情。
1.旅人身上的塵土。
1.客死者的靈柩。
2.謂暫寄靈柩。
1.一一獻呈。
1.旅行的路程。
2.喻人生歷程。
1.羈旅者的愁悶心情。
1.亦作"旅酬"。
2.謂祭禮完畢后眾親賓一起宴飲﹐相互敬酒。
旅途中暫住的地方旅次不容榻。
1.貶逐流放。
沙俄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租借旅順、大連的條約。1898年簽訂。主要內容為沙俄租借旅順口、大連灣,租期二十五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沙俄獲得修筑中東鐵路支線的特權◇又簽訂《續訂旅大租地條約》,進一步確定沙俄的獨占權。中國東北成為沙俄的勢力范圍。
1.猶旅館。
1.猶旅館。
1.航船之帆。
2.借指航船。
1.猶漂蕩﹐飄零。
1.旅行或旅居所需的費用。
1.謂客死他鄉者之墳。
1.行裝;旅途中穿的服裝。
1.磨礪,鍛煉。
1.磨光銼平。多比喻磨煉意志。
1.謂事前做好充分準備,不但不會影響工作,而且可以加快進程。
1.語出《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霍霍,磨刀聲。今多用以形容敵人加緊活動,用武力威脅。
2.指武裝起來。
1.舊指農歷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1.即磨刀水。
1.說話嘮叨。
1.磨坊里牲口推磨時的走道。
1.磨練砥礪。形容刻苦鉆研。
1.揮動;搖動。
1.見"磨兜堅"。
1.亦作"磨兜韐"。
2.誡人慎言的意思。
1.亦作"磨莣腐"。
2.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
3.喻糾纏不止。
1.查驗核對。
2.勘問;審訊。
1.糾纏。
1.北周宇文護對其母的昵稱。
1.見"磨盾鼻"。
2.猶磨練。
1.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濟傳》◇因以稱在軍隊里做文書工作為"磨盾鼻"。
1.磨礪頑鈍。
1.謂極堅之物,磨也磨不薄;極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環境影響,經得起考驗。語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緇。"朱熹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
1.方言。埋怨;責怪。
1.方言。拖延。
2.方言。糾纏。
1.磨面粉等的作坊。
1.即磨坊。
1.拂拭。
1.磨難。
1.亦作"磨古"。拖延;糾纏。
2.麻煩。
1.見"磨菇"。
1.比喻殘酷折磨,極言為害之烈。
1.磨光刮除。比喻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