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shù)詞
八加一后所得的數(shù)目。參看“數(shù)字”。
2.
名詞
從冬至日起的八十一天,每九天為一單位,叫“九”,從一“九”數(shù)起,一直數(shù)到九“九”。
3.
數(shù)詞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
4.
名詞
(Jiǔ)姓。
1.
數(shù)詞。八加一所得。
1.出自《書·堯典》九載績用弗成。
2.出自《史通·六家》因?yàn)椤毒胖荽呵铩罚轂橐黄蠟榫啪怼?/p>
3.出自《隨園隨筆·原始》世祖賜其妻姚里世人九口,馬九匹,白金九定。
2.
泛指多數(shù)。參見“九死”。
1.出自《水經(jīng)注·河水一》昆侖,九流分逝。
2.出自《京師同宿左掖朱嘗約至江上見訪》詩還鄉(xiāng)何事翻離阻,春樹暮云隔九峰。
3.出自《述學(xué)·釋三九上》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
3.
“九九”的簡稱。詳“九九”。
1.出自《醒世姻緣傳》今年九里這們冷天,只怕你老人家就是壽長,也活不成。
2.出自《創(chuàng)業(yè)史》頭九、二九不算九,小寒到大寒才冷呀。
4.
“九日”的簡稱。指重陽節(jié)。參見“九日”。
1.出自《卜算子·五日》詞青鬢長青自古誰?彈指黃花九。
5.
《周易》以陽爻為九。
1.出自《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6.
《易》卦的“離”配南方,其數(shù)配“九”,故以九指南方。
1.出自《素問·五常政大論》眚於九。
7.
古方言。背向。
1.出自《后漢書·西南夷傳·哀牢》其母鳥語,謂背為九。
8.
通“久”。
1.出自《莊子·至樂》黃軦生乎九猷。
9.
姓。明代有九聚。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一·奇姓》。
1.出自《史記?殷本紀(jì)》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1.亦作"頳壤"。
2.紅土。古代用以涂飾墻壁。
1.亦作"頳蕊"。
2.紅色的花蕊。
1.亦作"?殺"。
2.古代喪禮用以套尸體下半部的紅色袋子。
1.紅與白。謂色彩繽紛。
1.落葉灌木。葉大花艷,色紅如火,可供觀賞。又名貞桐花﹑百日紅﹑狀元紅。
1.亦作"頳尾"。
2.赤色的魚尾。
3.借指魚。
4.《詩.周南.汝墳》"魴魚趙尾,王室如毀。"毛傳"趙,赤也,魚勞則尾赤。"后以"趙尾"指憂勞,勞苦。
5.指奔波勞苦之人。 6.《詩.周南.汝墳》"魴魚頳尾"孔穎達(dá)疏"鄭氏云'魚肥則尾赤。'"后以"趙尾"指魚肥。
1.亦作"頳文"。
2.絢麗的花紋。
1.亦作"頳霞"。
2.紅色的云霞。
1.亦作"頳顏"。
2.猶紅顏。指美色。
3.因羞愧或酒醉而臉紅。
1.赤色的玉盤。
2.比喻太陽。
1.謂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極言氣味濃烈。
1.指海蜇腹下的眾多的腳。
1.毒蛇咬。
1.假使,假如。
1.猶阻礙。
2.猶遮蔽。
1.防護(hù);保衛(wèi)。
1.猶這種。
1.猶庇護(hù)。
1.見"遮蔽"。
1.亦作"遮萆"。
2.遮擋;阻攔。
3.指用來遮擋的東西。
4.猶庇護(hù)。
5.掩蓋;掩飾。 6.遮蓋;遮住。 7.遮藏;隱蔽。
1.這邊。
1.掩飾辯護(hù)。
1.排斥;反對(duì)。
1.盡管;任憑。
1.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1.攔截車輛。
1.見"遮列"。
1.用言語或行動(dòng)遮掩缺點(diǎn)﹑錯(cuò)誤或不足之處。
1.簇?fù)硌谧o(hù)。
1.攔擋。
1.阻擋;遮蔽。
2.指可以遮蔽攔擋的東西。
1.猶攔路。
1.遮護(hù)抵擋。
1.同"遮天蓋地"。
1.同"遮天蓋地"。
1.遮擋;招架。
1.猶御寒。
1.遮蔽不見;掩蓋消失。
2.阻斷;截?cái)唷?
3.打斷;攔住別人的話。
1.掩蔽據(jù)守。
1.阻止;阻擋。
1.猶言遮擋防護(hù)。
1.應(yīng)付;湊合。
1.掩飾;隱瞞。
2.覆蓋。
1.見"遮蓋"。
1.遮蔽阻隔。
1.這個(gè)。
1.鷓鴣。
1.猶禁錮。
1.猶阻隔。
1.遮飾糊弄。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qǐng)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duì)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