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金屬元素,符號Au。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強,化學性質穩定。是貴重金屬,用來制造貨幣、裝飾品等。通稱金子或黃金。
2.
名詞
金屬,通常指金、銀、銅、鐵、錫等。
3.
名詞
金錢。
4.
名詞
古時指鑼等金屬制的打擊樂器。
5.
形容詞
用于比喻,形容尊貴、貴重。
6.
形容詞
像金子的顏色。
7.
名詞
(Jīn)朝代,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所建,建都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南),國號金。
8.
名詞
(Jīn)姓。
1.
化學元素名。符號Au。色赤黃,質柔軟,延展性大,化學性質穩定。是一種貴金屬,用來制造貨幣、裝飾品等。通稱金子或黃金。
1.出自《書·舜典》金作贖刑。
2.出自《九懷·匡機》寶金兮委積,美玉兮盈堂。
3.出自《答章孝標》詩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4.出自《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不是托言塑佛妝金,定是說重修殿宇。
2.
金屬總稱。
1.出自《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
2.出自《呂氏春秋·懷寵》分府庫之金,散倉廩之粟,以鎮撫其眾。
3.出自《廣雅·釋器》金、鍇,鐵也。
3.
比喻堅固。參見“金城”。
1.出自《管子·度地》城外為之郭,郭外為之閬。地高則溝之,下則堤之,命之曰金城,樹以荊棘,上相穡著者,所以為固也。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建金城其萬雉,呀周池而成淵。
3.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說起燕都的形勢,北倚雄關,南壓區夏,真乃金城天府,萬年不拔之基。
4.出自《念奴嬌·金陵懷古·石頭城》詞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4.
青銅或純銅鑄成的鐘鼎等。
1.出自《國語·周語下》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
2.出自《會合聯句》堅如撞群金,眇若抽獨蛹。
5.
指軍中作信號用的樂器鉦。
1.出自《晉書·苻堅載記下》堅懼為沖所獲,乃擊金以止軍。
2.出自《蜃中樓·傳書》不須炮響金敲,后擁前號,這青驄到時,行人盡曉。
6.
刑具。刀鋸斧鉞之類。
1.出自《莊子·列御寇》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7.
武器。刀劍等。
1.出自《淮南子·說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
2.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四方無拂,五戎不距,偃革辭軒,銷金罷刃。
8.
金印。
1.出自《淮南子·泛論訓》盜管金。
2.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衍少事名賢,經歷顯位,懷金垂紫。
3.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莊郊游〉》云裝信解黻,煙駕可辭金。
9.
指金制飾物。
1.出自《搗衣》詩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
2.出自《山花子》詞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妝。
3.出自《寒具》詩夜來春睡濃于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10.
犁鏵尖。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古者耜一金,兩人并發之……今之耜岐頭兩金,象古之耦也。
2.出自《農書》一云耬犁,其金似攙而小。
11.
指銅虎符。參見“金竹”。
1.出自《文心雕龍·書記》三代玉瑞,漢世金竹,末代從省,易以書翰矣。
2.出自《次韻莘老》星霜俄九換,金竹遽三遷。
12.
鑲嵌黃金的腰帶。
1.出自《憶昨行》腰金首翠光照壁,絲竹迥發清以哀。
2.出自《踏莎行·壽黃堅叟》詞天教慈母壽無窮,看君黃發腰金貴。
3.出自《五雜俎·物部四》武臣萬戶以上即腰金,計亦不下萬人。
13.
金絲線。
1.出自《酒泉子》詞羅帶縷金,蘭麝煙凝魂斷。
2.出自《滿宮花》詞少年何事負初心,淚滴縷金雙衽。
14.
錢財;貨幣。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2.出自《勞歌》半衲遮臂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3.出自《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但到洪都,若得潤筆之金,可以分惠。
4.出自《日出》的的確確,行里不但準備金不足,而且有點周轉不靈。
15.
計算貨幣的單位。戰國和秦代以一鎰為一金,一金為二十兩。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一》公孫閉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於市。
2.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遺蘇代百金。
16.
像金子的顏色。
1.出自《詩·小雅·車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2.出自《虞鄉北原》詩老人惆悵逢人訴,開盡黃花麥未金。
3.出自《琵琶記·琴訴荷池》翠竹影搖金,水殿簾櫳映碧陰。
4.出自《海國聞見錄·東南洋記》鉆有五色,金、黑、紅者為貴。
17.
比喻貴重之物。
1.出自《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
2.出自《天仙子》詞懶燒金,慵篆玉。
3.出自《望太湖》詩笠澤鱸肥人膾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18.
指麥銹病。
1.出自《中國諺語資料》麥怕金,稻怕瘟。
19.
禁止。
1.出自《白虎通·五行》金在西方,西方者,陰始起,萬物禁止,金之為言禁也。
2.出自《釋名·釋天》金,禁也。其氣剛嚴能禁制也。
20.
深。參見“金目”。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欲知遠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則快射。
2.出自《說文·金部》金,五色金也
21.
五行之一。
1.出自《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出自《國語·鄭語》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
22.
五行學說謂西方、秋天為金。
1.出自《呂氏春秋·孟秋》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2.出自《漢書·五行志上》金,西方,萬物既成,殺氣之始也。
3.出自《省試七月流火》詩變節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4.出自《定交詩·效鮑明遠體》建酉金為政,搖落草木衰。
23.
五行學說謂五音中商音為“金”。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商為金、為義、為言,征為火、為禮、為視,羽為水、為智、為聽,宮為土、為信、為思。
24.
八音之一。
1.出自《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出自《送孟東野序》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
3.出自《鐵圍山叢談》古之樂備八音,八音謂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5.
中醫學上指肺。
1.出自《靈樞經·熱病》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2.出自《本草綱目·主治一·痰飲》栝樓,降火清金,滌痰結。
26.
星名。金星的簡稱。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金歷庫,土逆度。
2.出自《隋書·天文志中》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經天。
27.
朝代名。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創建,建都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南)。太宗完顏晟天會三年(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先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等地。疆域廣闊,與南宋對峙,是統治中國北部的一個王朝。末帝完顏承麟天興三年(1234年),在蒙古和宋聯合進攻下滅亡。共歷九帝,統治一百二十年。
28.
古州名。治所在今陜西省安康市。
1.出自《中興論》金、房、開、達之師入武關以鎮三輔,則秦地可謀矣。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五·漢中府》興安州,春秋時庸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漢中郡……西魏又為東梁州,兼置金城郡,尋改為金州,隋郡廢州存,大業初又改為西城郡,唐復為金州。
29.
山名。在江蘇省鎮江市。
1.出自《牡丹亭·移鎮》看兩點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
30.
姓。漢有金日?。見《漢書》本傳。
1.出自《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金翁叔名日?。
31.
指敲鉦。
1.出自《吳子·治兵》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于用?
32.
武器。箭頭。
1.出自《孟子·離婁下》抽矢扣輪去其金。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兵情》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
3.出自《戰國策·齊策五》堅箭利金,不得弦機之利,則不能遠殺矣。
33.
計算貨幣的單位。漢代以一斤為一金。
1.出自《史記·平準書》一黃金一斤。
2.出自《文選·班彪〈王命論〉》所愿不過一金。
34.
計算貨幣的單位。宋代又以一錢為一金。
1.出自《東原錄》世俗謂一錢為金,百金為一鍰,與古甚異。
35.
計算貨幣的單位。明代至近代又以銀一兩或銀幣一元為一金。
1.出自《明夷待訪錄·財計二》崇禎間,桐城諸生蔣臣,言鈔法可行,歲造三千萬貫,一貫直一金,歲可得金三千萬兩。
2.出自《漱華隨筆·桑民懌》適豪家獄急,屬為居間,愿奉數千金為壽。
3.出自《盛世危言·游歷》但聞每員薪水月僅二百金,以外洋用度之繁,應酬之巨,安得敷用?
4.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書》浙江圖書館議以六千金雇匠人刻《章氏叢書》,字皆仿宋,物美而價廉。
36.
比喻貴重。參見“金科玉條”。
1.出自《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2.出自《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四》述自圣賢,歷於朝代,得金科玉條之號,設亂言破律之防。
3.出自《書影》今之談藝者尊奉弇州(王世貞)《卮言》,以為金科玉條。引繩批根,恐失尺寸。
1.《漢書.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顏師古注"橈,屈也,不為眾曲而自屈也。"橈,一本作"撓"◇以"守正不撓"形容為人﹑做事堅守正道而不屈從。
1.見"守正不撓"。
1.關于防守的事務。
2.治理政務。
1.猶值班。
2.保持正直的品德。
1.忠于職守。
1.猶言守靜。
1.堅守自己的志向。
2.謂女子不改嫁。
1.守孝,遵行居喪的制度。在守制期內謝絕應酬,不得應考,婚嫁,現任官則須離職。
1.謂拘守而不變通。
1.保持內心的虛無清靜。
1.謂終身堅守不止。
1.守墓;守墓者。
1."守株待兔"的省稱。
語出《韓非子·五蠹》相傳戰國時宋國有一農夫見一兔子觸樹樁而死,于是放棄耕作而守候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兔子◇用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驗而不知變通。也比喻只想不勞而獲,坐享現成。
1.守望相助。
安于愚拙,不學巧詐,不爭名奪利守拙歸田園|茍欲循常,獨思守拙。
1.唐制,軍隊戍守之地,較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其下則有城有鎮。
2.把守。
1.猶遵守。
1.天子諸侯占卜用的龜甲。據《周禮》,此龜甲由專人(稱龜人)掌守,故稱。
1.審察昭雪。
1.猶首席,首腦。
1.謂砍去木之根梢,使它粗細一致。
1.謂首先起兵。
1.指自首己罪,并捕捉同犯歸案。
1.指參知政亊。
1.古時屬官之首。
1.首謀。
1.頭領。
2.今指政府或部隊中的高級領導人。
1.首先倡導。
2.同"首唱"。
1.同"首倡"。
2.指句首語氣詞。
3.謂成詩在先。
1.按班次行駛的第一班車。
1.沖要之地。
1.杰出。
1.創始;創建。
1.指農歷正月。
1.第一次;頭一回。
1.首犯和從犯。
1.猶逃亡。
1.宦官頭目。
1.舊時稱省治所在的道。亦指該道的道員。
1.舊指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
1.古喪服,以麻制成,環形,戴于頭上。
1.開端。
1.開端;開始。
罪惡行為的為首分子乃推捕反賊,誅其首惡。
1.頭發。
1.首先進攻。
2.組織﹑帶領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首要分子。
1.猶言坦白服罪。
1.同"首伏"。
2.指頭上的冠戴服飾。
1.舊時稱省會所在的府為首府。現在多指自治區或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地。
2.舊時對知府的稱呼。
3.附屬國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機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