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望相助。
1.收聚螢光以照明。《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后常以"聚螢"喻指刻苦力學。
1.見"聚螢映雪"。
1.晉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以練囊盛集螢火蟲以讀書;晉孫康亦家貧﹐冬夜常映雪光讀書。事見《晉書.車胤傳》﹑《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遂以"聚螢映雪"形容勤苦攻讀。
1.《禮記.曲禮上》"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鄭玄注"聚﹐猶共也。鹿牝曰麀。"禽獸不知父子夫婦之倫﹐故有父子共牝之事◇以指兩代的亂倫行為。
糾集一伙人~鬧事。
1.謂登階時一步一并。
1.謂夜以兩木相敲報時。
1.驢和馬雜交所生的力畜。晉葛洪《抱樸子.論仙》"﹝愚人﹞又不信騾及駏驢是驢馬所生。"駏驢﹐一本作"駏驢"。唐陸龜蒙《書后》"﹝李賀﹞常時旦日出游﹐從小奚奴﹐騎駏驢﹐背一古破錦囊。"宋張舜民《京兆安汾叟赴辟臨洮幕府》詩"掣臂蒼鷹隨獵犬﹐聳耳駏驢扶只輪。"一說﹐為公牛﹑母馬的雜交種。
1.《淮南子。道應訓》"北方有獸,其名曰躡,鼠前而兔后,趨則頓,走則顛,當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與之,躡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負而走。"后因以"駏蛩"形容關系密切。
1.見"駏驉"。
1.亦作"駏虛"。
2.獸名。似騾,可供乘騎。晉崔豹《古今注.鳥獸》說是公馬母騾的雜種。
1.《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投袂而起,屨及于窒息,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杜預注"窒皇,寢門闕。"后以"屨及劍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1.屨價賤,踴價貴。受刖刑斷足者多,屨無用,故賤◇即以指刑重且濫。
1.織屨緝麻。
1.踮腳而望。
1.亦作"屨舄"。
2.泛指鞋。
1.見"屨舃"。
1.謂戴上腳鐐。
1.古禮年五十得扶杖,長者可入室而后脫鞋,故以"屨杖"為敬辭,用以稱老人。
1.見"踞傲"。
1.亦作"踞敖"。
2.傲慢不恭。踞,通"倨"。
1.坐在廁屋里。一說,坐于床側。
1.鋸牙。踞,通"鋸"。
1.蹲坐。
1.蹲伏。
1.謂倚著灶角。語本《南華逸編》"仲尼讀《春秋》,老聃踞灶觚而聽。"
1.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1.踞坐而見客。形容待人傲慢。
1.見"踞慢"。
1.亦作"踞嫚"。
2.傲慢不恭。踞,通"倨"。
1.亦作"踞蟠"。
2.猶盤據。
1.見"踞盤"。
1.把守;占據。
1.傲慢;放肆無禮。
2.山勢雄偉恣肆貌。
1.《淮南子.道應訓》載,秦始皇時博士盧敖,游于北海,在蒙谷山上,見一人逃匿于碑陰,踞坐龜殼而食蛤蜊。盧敖見后,自我介紹周行四極,唯北陰未窺,欲與他交朋友而同游歷。這人聽后,露齒而笑,說宇宙間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塊,就說窮觀,還差得遠呢!"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說著,這人舉臂而縱身,跳入云中◇以"踞鼃食蛤"謂超然脫世,遨游四方。
1.形如鋸齒之牙。踞,通"鋸"。
1.猶蹲踞。
1.占據。
1.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
2.表示待人傲慢的姿態。
1.恐懼。
1.急行,快走。
1.指驛車和傳舍。
1.簟,竹席。
1.驟然,突然。
2.急切;迅速。
3.倉促;輕率。
1.惶遽,驚慌。
1.立即。
1.急忙;立即。
1.急切期求。
1.匆忙。
1.豈,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