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謹慎;慎重。
1.出自《書·胤征》先王克謹天戒。
2.出自《漢書·酷吏傳·尹賞》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
3.出自《都官郎官上殿札子》謹所從出,出則必行,宣布四方,無不鼓舞,號令之精神也。
2.
恭敬。
1.出自《論語·鄉黨》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2.出自《謝平原內史表》畏逼天威,即罪惟謹,鉗口結舌,不敢上訴所天。
3.出自《書信集·致陶冶公》后日須赴西山,此后便須南返,盛意只得謹以心領矣。
3.
謹嚴;嚴格。
1.出自《荀子·王霸》謹畜積,修戰備。
2.出自《漢書·張釋之傳》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3.出自《平章政事蒙古公神道碑》翼翼其心,彌謹自律。
4.出自《趙清獻三事記》戒邏者謹捕之,果獲暴卒,伏法焉。
4.
嚴禁;嚴防。
1.出自《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2.出自《荀子·王制》易道路,謹盜賊。
5.
慎守;嚴守。
1.出自《抱樸子·微旨》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
2.出自《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宋興以來,戚里宦臣,曰將曰相,未嘗得以擅事也,所以謹其操柄者如此。
6.
小。參見“謹耳”。
1.出自《路史·后紀八·高陽》顓頊,黃帝之曾孫,祖曰昌意……取蜀山氏曰景??,生帝乾荒,擢首而謹耳,豭喙而渠股,是襲若水。
7.
禮儀;禮節。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2.出自《新唐書·杜牧傳》牧剛直有奇節,不為齷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至。
8.
通“墐”。參見“謹塗”。和有穰草的黏土。
1.出自《禮記·內則》涂之以謹涂,炮之。
9.
通“勤”。
1.出自《管子·八觀》其耕之不深,蕓之不謹。
10.
通“廑”。僅。
1.出自《墨子·辭過》謹此則止。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