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密切合攏,跟“松”相對。靠得極近。
2.
形容詞
物體因受外力作用變得固定或牢固。
3.
動詞
使緊。
4.
形容詞
非常接近,空隙極小。
5.
形容詞
動作先后密切接連;事情急。
6.
形容詞
經濟不寬裕。
7.
形容詞
緊張。
1.
纏絲急。見《說文·臤部》。引申為物體受拉力或壓力后呈現的緊張狀態。與“松”相對。
1.出自如:你把繩子拉緊些。
2.
收束;緊縮。
1.出自《素問·氣交變大論》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
2.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今年上海銀根緊,二月應付的版稅,到現在才交來。
3.
指經濟不寬裕。
1.出自《金瓶梅詞話》世上錢財倘來物,那是長貧久富家?緊著起來,朝廷爺一時沒錢使,還向太仆寺借馬價銀子來使。
2.出自《回來雜記》中等經濟的人家確乎是緊起來了。
3.出自《尋常事》現在爹手頭緊,將來嫁你的時候總要體面些。
4.
急促;迫切。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承局打扮的道:“要商量,快去商量!府中限緊,我還要到別處去。”
2.出自《紅旗譜》老套子有些火氣,越說越緊,像急流沖過閘板一樣。
5.
急躁。
1.出自《勘頭巾》小后生從來火性緊,發狂言信口胡噴。
6.
猛烈;激急。
1.出自《感遇》詩霜露一何緊,桂枝生自直。
2.出自《秋夜聽高調涼州》詩樓上金風聲漸緊,月中銀字韻初調。
3.出自《水滸傳》〔林沖〕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4.出自《雷雨》在海風吹得緊,海上的空氣聞得出有點腥,有點咸的時候,白色的帆張得滿滿的。
7.
快速。
1.出自《五侯宴》走的緊來到荒坡佃,覺我這可撲撲的心頭戰。
2.出自《賣煙葉》這種叩門的叩法有點別致,速度是不緊不慢的,聲音是不大不小的。
8.
緊要;重要。
1.出自《三國演義》徐盛曰:“請暫少住,有緊話說。”
9.
堅實,牢固。
1.出自《管子·問》鉤弦之造,戈戟之緊,其厲何若?
2.出自《一鶚》詩嘗聞一鶚今始見,眼駛骨緊精神豪。
3.出自《詩人亞洛夫》他眼前又映著過去的歡樂影子,便攥緊了拳頭,朝一條黑弄里走了進去。
10.
距離近;密接無間。
1.出自《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茂葉風聲瑟瑟,緊枝月影重重。
2.出自《上海的早晨》她們兩個手拉著手,一步緊一步簡直像是飛跑一樣,一眨眼的工夫,便到了。
11.
很;甚。
1.出自《張生煮海》只聽的大蟲叫道:“我今日怎么這等心疼的緊。”
2.出自《儒林外史》眾鄰都拍手道:“這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
3.出自《王昭君》隱隱的笙歌似乎從天外飄來,那是太液池的盡頭,在那里,仿佛成千上萬的人不知為什么正熱鬧得緊。
12.
中醫學脈象名。參見“緊脈”。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脈法》曰:“沈之而大堅,浮之而大緊者,病主在腎。”
13.
唐宋時州縣等級名。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輕重、轄境大小和經濟開發程度劃分。
1.出自《通典·職官》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
2.出自《通典·職官》開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護府之外,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其余為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