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空間或時間距離短(跟“遠”相對)。
2.
動詞
接近,差別小,差不多。
3.
形容詞
親密;關系密切。
4.
名詞
(Jìn)姓。
5.
形容詞
〈書〉淺顯,容易懂。
1.
距離小。
1.出自《易·系辭下》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慶封為亂於齊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晉近,奚不之晉?”慶封曰:“越遠,利以避難?!?/p>
3.出自《文心雕龍·定勢》夫通衢夷坦,而多行捷徑者,趨近故也。
4.出自《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漸入高原,近抵苗鄉,萬山重疊。
2.
歷時短;距今不遠。
1.出自《國語·楚語下》遠不過三月,近不過浹日。
2.出自《文心雕龍·明詩》暇豫優歌,遠在春秋,邪徑童謠,近在成世。
3.出自《感春》詩近憐李杜無檢束,爛漫長醉多文辭。
4.出自《〈艾青詩選〉自序四》中國人民,偉大的中華民族,以自己的鮮血來洗刷近百年來被奴役的恥辱。
3.
接近;靠近。
1.出自《韓非子·難二》景公過晏子曰:“子宮小,近市,請徙子家豫章之圃?!?/p>
2.出自《樂游原》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出自《單刀會》大夫,量你怎生近的那關云長。
4.出自《香祖筆記》歷下孫氏有別墅在濟南郡城西北十里,而近其地四面皆稻塍。
4.
親近,親密。
1.出自《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2.出自《韓非子·備內》夫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余無可信者矣。
3.出自《送何堅序》何於韓,同姓為近。
4.出自《紅樓夢》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遠你了。
5.
指帝王親近的人。
1.出自《孟子·離婁下》邇,近也……近謂朝臣。
2.出自《新唐書·高適傳》俄遷侍御史,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
3.出自《宋史·刑法志二》仁宗於賞罰無所私,尤不以貴近廢法。
4.出自《治世余聞》公卿中有一人善能結納嬖近,每於上前譽其才能。
6.
淺近,淺顯。
1.出自《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2.出自《新唐書·叛臣傳下·高駢》用之自謂與仙真通,對駢叱咤風雨,或望空顧揖再拜,語言俚近。
3.出自《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
7.
鄙薄;平庸。
1.出自《中論·爵祿》功小者,其祿??;德近者,其爵卑。
2.出自《上辛給事書》某束發好文,才短識近。
3.出自《〈獨庵集〉序》情不達,則墮于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風微。
8.
原先,當初。
1.出自《晉書·陸納傳》﹝陸納﹞將之郡,先至姑孰辭桓溫,因問溫曰:“公致醉可飲幾酒?食肉多少?”溫曰:“年大來飲三升便醉?!薄{徐曰:“明公近云飲酒三升,納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備杯杓余瀝?!?/p>
2.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時未行。遇於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p>
3.出自《金樓子·雜記上》﹝王翼﹞徑造謝超宗:“向侍御坐,天旨云弟有鳳毛,吾不曾見此物,暫借一看。”翼非惟不曉此旨,近不知超宗是謝鳳之兒。超宗感觸既深,狼狽起還內里避之。
9.
副詞。殆,大概。
1.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p>
2.出自《晉書·謝萬傳》謝萬才流經通,處廊廟,參諷議,故是后來一器。而今屈其邁往之氣,以俯順荒余,近是違才易務矣。
10.
唐宋雜曲的一種體制。
1.出自《詞源》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
11.
指受到寵幸。
1.出自《呂氏春秋·情欲》巧佞之近,端直之遠,國家大危。
2.出自《戰國策·齊策三》齊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12.
指平庸的人。
1.出自《北史·崔浩傳》圣策獨發,非愚近所及,愿陛下必行無疑。
1.苦思冥想。
1.見"霞思天想"。
1.猶云海。
1.高高矗立。
1.如同云霞的止宿。指無固定的住所。
1.仙道的廳堂。
1.如云霞飛騰。
1.猶云梯。(1)喻升天成仙之路。唐李益《登天壇夜見海日》詩"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倚彤云。"唐司空圖《夢中》詩"幾多親愛在人間,上徹霞梯會卻還。"(2)喻高山石路。元吳萊《憶寄方子清時子清久留吳中》詩"龍居瞡雪瀑,虎路躡霞梯。"
2.喻顯達的仕途。
1.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姓名以資識別。
1.云外﹐高遠之處。
2.謂與世隔絕﹐遠離塵俗。
1.云霞盛起貌。
2.鮮明華美貌。
1.喻景物絢爛縟麗。
1.指絢爛的云彩。
1.落霞和孤鶩。語本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如霞的赤紅。
1.光艷鮮麗。
1.遐想。霞﹐通"遐"。
1.美艷輕柔的絲織物。亦以形容景物。
2.像薄綢一樣的紅霞。
1.華美輕軟的絲織品。借指用這種絲綢制成的衣服。
1.云霄。
1.猶霞蔚。五色斑斕貌。
1.指云氣彌漫的山谷。
1.借指艷麗輕飄的舞衣。
1.如血的彩霞。
1.紅色的山巖。
1.見"霞焰"。
1.晨露。道教以為仙露。
1.以云霞為衣。南朝梁沈約《和劉中書仙詩》之二﹕"殊庭不可及﹐風熛多異色﹔霞衣不待縫﹐云錦不須織。"南朝梁江淹《惜晚春應劉秘書》詩﹕"霞衣已具帶﹐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2.喻輕柔艷麗的衣服。
3.指云霧﹑煙霞。云能遮﹐霧能障﹐故稱。
4.指輕柔美麗的外表。
1.紅花。
1.云霞繚繞。
1.云霞之影。
2.霞光。
1.紅光映照。
1.與云霞為朋友。謂避世隱居。
1.紅艷豐腴。
1.彩旗。
1.寺名。在浙江省鄞縣。
1.明麗的月亮。
1.彩霞。
2.臉上的紅暈。
1.來日。
1.初生的嫩草。
1.新興繁榮。
1.新面貌。
1.指初生的嫩葉。
1.年青氣盛。
2.新而銳利。
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的政治主張,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三民主義。主要內容是(1)民族主義。從原來的排滿發展到反帝,提出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權主義。提出五權分立”的原則,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3)民生主義。提出了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新三民主義在中國民主革命階段曾起過巨大的作用。
1.新奇;新鮮。
1.新秋;初秋。商為五音之一﹐據陰陽五行之說﹐商屬金﹐秋亦屬金﹐故以商代秋。
1.新的愛好。
1.新長出的樹梢。
1.即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豐收﹐時間在立春后﹑清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