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兩股以上條狀物扭在一起。糾纏。
2.
動詞
握住條狀物的兩端同時向相反方向轉動,使受到擠壓;擰。比喻耗費。
3.
同“鉸”。
4.
動詞
(用繩索)勒死。
5.
動詞
把繩索一端系在輪上,轉動輪軸,使系在另一端的物體移動。
6.
量詞
量詞,用于紗、毛線等。
7.
動詞
用裝有刀具的機械切碎。
8.
名詞
(Jiǎo)姓。
1.
用兩股以上條狀物擰成一根繩索。
1.出自《禮記·雜記上》小斂,環绖,公大夫士一也
2.出自《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那些廟里總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絞繩子,織竹簟,做香,我就看他們做事。
2.
擠壓;擰。
1.出自《齊民要術·八和齏》生姜。削去皮,細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絞去苦汁。
2.出自《還鄉后記》對我呆看了一眼,她就去絞了一塊毛巾來遞給我,叫我擦一擦面。
3.出自《第二次的解放》他們絞盡腦汁炮制不少作品,使用影射手法,諷喻手法,轉彎抹角,暗箭傷人。
3.
纏繞。
1.出自《晉問》晉之北有異材……根絞怪石,不土而植,千尋百圍,與石同色。
2.出自《奏郾城縣并絳州垣曲縣捷狀》梁興、董榮等人馬措置絞縛云梯一齊上城接戰。
4.
舊時死刑的一種。縊死;勒死。
1.出自《左傳·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絞縊以戮。
2.出自《隋書·刑法志》其刑名有五:一曰死刑二,有絞,有斬。
3.出自《事物紀原·律令刑罰·絞》古者棄市……隋謂之絞。
5.
急切。參見“絞直”。
1.出自《論語·陽貨》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2.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叔孫絞而婉。
6.
猶攪。
1.出自《封神演義》心如刀絞,意似油煎。
7.
特指用轆轤汲水。
1.出自《原李耳載·云中井異》大同山陰縣有井深廿丈余,必聯數家之綆以汲。順治庚寅歲,里人垂綆絞之,不得上,倍人絞之,至井口,乃一石。
8.
量詞。用于成絞之物。
1.出自《雪官繡譜?繡引》凡線一絞大約三十根。
2.出自如:一絞絨線。
9.
古國名。故地在湖北省鄖縣西北。
1.出自《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10.
引申指幾種東西扭在一起。
1.出自《橋·手》我再細聽了一些時候,就什么也聽不清了,只聽到嗡嗡的笑聲和絞成一團的吵嚷。
2.出自《火光在前》雨在落,天氣還是一樣悶熱,雨和汗絞在一道從頭上流下來,刺疼眼球。
1.沒有鑲緄。
1.沒有任何原因或道理。
1.沒有源頭。
2.沒有緣由。
1.見"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1.謂無論多遠之處。
2.指杳無涯際。
3.不要疏遠。
1.見"無遠弗屆"。
1.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
1.車轅前端套在牛馬脖上的曲鉤衡木稱"軏"。車無軏不行。亦借指無車。
1.沒有本事;不會算計。
1.不氣憤;不怨恨。
1.不押韻。指詩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1.沒有主宰。
1.猶言不在乎。
2.猶無奈。
1.比喻不分是非。語本《詩.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
1.不要性急。
1.不用挑選;沒有區別。
2.無失誤或不妥的地方。擇,通"殬"。
1.沒有光澤。
2.沒有恩施。
由于法律規定的條件,特定的人沒有責任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對自己造成的桅社會的結果不負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不滿十四歲的人或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時無責任能力。
1.猶不曾,沒有。
1.謂沒有本領,沒根底。
1.沒有氈子。唐鄭虔為國學廣文館博士,在官貧約,杜甫贈詩有"坐客寒無氈"句。見《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以"無氈"為居官清寒之典。
1.謂不濫用武力。
1.不分明;不張揚。
2.沒有次序。
1.沒有掩蓋,裸露。
2.佛教語。謂包容廣大,沒有遮隔。
3.指無遮大會。
1.佛教舉行的以布施為主要內容的法會,每五年一次。無遮,指寬容一切,解脫諸惡,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一律平等看待。
1.見"無遮大會"。
1.即無遮大會。
1.沒有車轍。引申為沒有痕跡。形容義理抽象。
1.比喻沒有撮合者成不了事。
1.亦作"無眹"。
2.沒有跡象或先兆。
1.見"無朕"。
1.沒有證明;沒有實據。
2.沒有征兆或跡象。
1.沒有驗證的事不可相信。
1.謂沒有正確的。
2.無人評正是非。
1.治政無方,沒有政績。
1.即無支祁。
1.亦作"無支奇"。亦作"無支祈"。
2.古代傳說中淮水水怪名。
利用電能產生機械作用來洗滌織物的電氣器具。按結構原理,分攪拌式、滾筒式和波輪式等。洗滌容量在6千克以下的為家用洗衣機,主要由箱體、洗滌脫水桶(有的洗滌和脫水桶分開)、傳動和控制系統等組成,有的還裝有加熱烘干裝置。
1.或洗和印制照片或影片。
1.赦免寬恕;昭雪寬大。
1.洗澡。
1.昭雪冤屈。
1.用水洗除身上污垢。
2.指游泳。
3.舊時指娼妓從良后又賣淫。
1.清洗。
1.亦作"洗醆"。
2.洗杯。指飲酒。
1.見"洗盞"。
1.藏族婚俗。成婚之日,男家在篷帳中誦讀梵經,以驅掃邪氣,俗稱"洗帳"。
1.謂清除雜念,使志趣純潔。
1.方言。刷洗用具。多用細竹條捆扎而成。
1.削去叢竹的繁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