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姧”。亦作“奸”。
2.
奸邪;罪惡。
1.出自《書·堯典》克諧以孝,蒸蒸乂,不格姦。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棄德崇姦,禍之大者也。
3.出自《漢書·趙廣漢傳》郡中盜賊,閭里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姦,皆知之。
4.出自《福建運使直顯謨閣少卿趙公墓志銘》大胥結臺省吏,弄權自恣,公列其姦,械送府。
3.
指外亂。一說指內亂。見《楚辭·劉向〈九嘆·惜賢〉》“盪渨涹之姦咎兮”漢王逸注。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姦。
2.出自《國語·晉語六》亂在內為宄,在外為姦。
4.
歹徒;惡人。
1.出自《左傳·昭公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姦,居于瓜州。
2.出自《鹽鐵論·刑德》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姦也。
3.出自《新唐書·忠義傳序》姦斧逆鼎,搏人而肆其毒,然殺一義士,則四方解情。
5.
指兇惡之物。
1.出自《楚辭·招魂》天地四方,多賊姦些。
6.
奸淫;私通。
1.出自《左傳·莊公二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書姦也。
2.出自《孔叢子·陳士義》或曰李由母姦,不知其父,不足貴也。
3.出自《漢書·夏侯嬰傳》傳至曾孫頗,尚平陽公主,坐與父御婢姦,自殺,國除。
4.出自《聊齋志異·羅祖》官疑其因奸致殺,益械李及妻。
7.
盜竊。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竊賄為盜,盜器為姦。
2.出自《淮南子·泛論》越城郭,逾險塞,姦符節,盜管金,篡弒矯誣,非人之性也。
8.
偽;虛假。
1.出自《逸周書·常訓》遂偽曰姦。
2.出自《左傳·僖公七年》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姦終之,無乃不可乎?
3.出自《唐故河東節度觀察使滎陽鄭公神道碑文》〔鄭儋〕拜京兆高陵尉,考府之進士,能第上下,以實不姦。
9.
指偽造、仿制。
1.出自《論衡·對作》孔子徑庭麗級,被棺斂者不省;劉子政上薄葬,奉送藏者不約;光武皇帝草車茅馬,為明器者不姦。何世書俗言不載,信死之語汶濁之也!
10.
狡黠;刁滑。參見“姦民”。
1.出自《宮詞》鸚鵡誰教轉舌關,內人手里養來姦。語多更覺承恩澤,數對君王憶隴山。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別人且當不起,巫娘子是吃醋也酸的人……如何當得?真是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洗腳水。
3.出自秧歌劇《大家好》我是說丑圪旦家婆姨姦的跟狐子似的。
11.
歹,壞。
1.出自《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其民必移就蒲蠃于東海之濱
2.出自《精衛石》并未見彼子人何若,學問行為好與奸。
12.
出賣國家、民族和集團利益的人。如:漢奸;內奸。
1.出自《宋史·李綱傳上》攘除外患,使中國之勢尊;誅鋤內奸,使君子之道長。
2.出自《好年勝景》漢奸也擠上來,金牙閃光,滿臉奸笑。
1.勞苦操作;辛勞操持。
2.艱難困頓;經濟窘迫。
1.刪除了淫穢內容的版本。
1.見"潔疾"。
1.潔白的光彩。
1.使內臟清潔。藏,同"臟"。
1.純潔的操守。
1.清澈透明。
1.態度真誠。
1.保持潔凈。指不為非邪之事。
1.清除,使干凈。
1.清潔而純凈。
1.舊稱清潔工。
1.舊指貞潔的婦女。
1.猶空腹。
1.謂明凈的燈火。
1.亦稱"潔病"。
2.過分講究清潔的一種心理病態。
1.謂自身廉潔,為公事盡力。
1.純潔的精華。
干凈①。
1.干凈,清潔。
2.謂使干凈。
3.純潔無邪。
4.簡潔。
5.盡凈,無余。
1.清凈而恭敬。
1.清凈獨居。
1.謂行為端正,符合法度。
1.除去繁雜,使之簡潔。
1.神氣軒昂,高大。
1.元代民間對僧人的俗稱。
1.見"潔泠"。
1.清白廉潔。
1.猶潔白。
1.簡潔精煉。
1.明凈清涼。
1.澄清的水流。
1.端正名號。
1.潔凈滑潤。
1.潔凈虔誠。
1.猶清靜。
1.清潔。
2.廉潔,清白。
1.謂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1.純潔誠實。
1.保持自身清白。
1.純潔身心,約束自己的行為。累,通"縲"。
1.見"潔身自好"。
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眾事情。
1.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
1.廉潔謹慎。
1.操守清白的人。
1.清水。
1.潔敬之祀。謂誠心祭祀。
1.潔白素雅。
2.白凈。
1.廉潔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