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同“繪”。
2.
名詞
〈書〉布帛的頭尾。
1.
成匹布帛的頭尾。俗稱機頭。以其可用以系物,亦謂為組纂之屬。參見“繢緌”。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繢盛文章。
2.
繪畫。
1.出自《周禮·考工記·畫繢》畫繢之事,雜五色。
2.出自《永州龍興寺修凈土院記》今刺史馮公作大門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環以廊廡,繢二大士之像。
3.出自《〈十洲春語〉前題》借花鏡影,以詩繢神,聊寄淵明之情,別有文通之恨。
3.
指彩色的花紋圖案。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為皮幣,直四十萬。
2.出自《景福殿賦》命共工使作繢,明五采之彰施。
4.
畫工。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設色之工:畫、繢、鐘、筐、?。
5.
圈套。
1.出自《青杏子·悟迷》套曲休更道咱身邊沒挦剝,便有后半毛也不拔,活繢兒從他套共榻,沾泥絮怕甚狂風刮。
1.見"彼其"。
1.亦作"彼己"。亦作"彼記"。
2.《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鄭玄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
3.代詞。那,那個;他。
1.那人;對方的人。
1.那時,當時。
1.他和我;彼此。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改變~,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1.對人表示鄙視之詞。
1.猶那里。
1.榧實的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榧實》。
1.秕子和稗子。比喻輕賤。
2.以喻有害之物。
1.敗壞﹐破舊。
1.害蟲。比喻壞人壞事。
不飽滿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1.敝敗﹐污損。
1.謂子實不飽滿。
秕子和糠,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1.稗草。一種形狀似禾的稻田雜草。
1.亦作"秕繆"。
2.紕謬;錯誤。
1.見"秕謬"。
1.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1.錯誤的言論。
1.不良的政治措施。
空的或不飽滿的子粒谷~。
①城上的齒狀小墻,有孔可向外察看。②同睥睨”。斜眼看,有輕視或厭惡的意思俾倪其客,與之久立而語。
1.把夜晩當作白晝一般利用,夜以繼日。
1.把白晝當作夜晩。指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
1.猶墨寶。指筆墨精品。
1.猶言筆酣墨飽。
1.猶筆論。
1.文才﹐寫作才能。
1.指制筆材料。
1.見"筆彩"。
1.亦作"筆采"。
2.謂文筆辭采。
3.指圖畫的光華色彩。
1.指歷史著作。
1.猶筆紙。
書畫、文章等的筆法;格調他用簡練而鮮明的~來表現祖國壯麗的河山ㄧ他以鋒利的~諷刺了舊社會的丑惡。
1.見"筆床"。
1.猶文辭。
1.謂用筆寫作之際。
書面回答~試題。
1.自來水筆筆桿內貯存墨水的橡皮囊。也叫筆囊。
1.制筆刀具。
1.書法精到。
1.猶筆下。
1.猶言筆下超生。
1.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1.猶言筆走龍蛇。
比喻所寫的文章非常優美。也說筆下生花。參看〖生花之筆〗。
指寫文章的能力他~不錯(會寫文章)ㄧ他~來得快(寫文章快)。
文章的格調~清新ㄧ他用文藝~寫了許多通俗科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