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廣大,沒有邊際。
2.
名詞
指天。
1.
亦作“昦”。
2.
指廣漠的天宇。參見“昊天”。
1.出自《詩·小雅·巷伯》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2.出自《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平原侯植》哀音下回鵠,馀哇徹清昊。
3.出自《再和潛師》且撼長條餐落英,忍饑未擬窮呼昊。
4.出自《海濤集·離滬之前》清晨入栗林,紫云插晴昊。
3.
通“晧”。光明。
1.出自《秋蟲賦》香殘漏永,月昊樓明。
4.
通“皞”。古帝伏羲太皞氏,《漢書·古今人表》作太昊氏。參見“太皥”。
5.
姓。相傳為昊英氏之后。一說為少昊之后。見漢應劭《風俗通·姓氏下》。明有昊十九。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昊氏,又作皞。《風俗通》云:“昊英氏之后也。”一云少昊之后。
1.借用技巧。
1.猶借吉。
1.借秦朝亂亡為喻,以論治政之道。語出《漢書.賈山傳》"賈山,潁川人也……孝文時,言治亂之道,借秦為諭,名曰《至言》。"
1.猶借得。
1.借據。
2.指國家或企業為籌款而發行的有價證券。
1.假設連詞。假如,如果。
2.即如,例如。
1.指請求別人幫助。猶借水以潤物。
1.猶假如。
1.謂向商人借錢。
1.見"借交報仇"。
1.猶言借尸還魂。
1.謂借助別人的權勢。
2.借機會。
1.謂粉飾,美化。
1.舊時迷信者在尊長或親愛者病重時禱告于神,愿減己之壽以延病者之壽,稱為"借壽"。
1.把全局的關鍵交給別人去掌握。
1.亦作"借水行舟"。
2.謂趁勢行事。
1.見"借水推船"。
借別人的地方住宿勘探隊在老鄉家里~了一夜。
1.以借的名義索取。
1.借人床榻睡覺。猶借宿。
1.迷信說法,謂神仙鬼怪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間。
1.謂監守者將自己保管的官物非法送人。
1.借用某種名目或理由。
1.借別人的耳朵去聽。
2.指按照別人的話行事。
減法運算中,被減數的某一位數不夠減時向前一位借一,化成本位的數量,然后再減。
1.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
1.舊指在服喪期間因故暫時穿著吉服。
1.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別的字。
2.古人解經舊注中,凡不見于《說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謂之借訓。
1.見"借緋"。
1.猶借口,假托的理由。
1.謂借重別人,使自己名聲顯耀。
1.與敵人作最后的決戰。
1.勞步出來一下。請人出來另找一僻靜地點談話所用的一種敬語。
1.即假借義。
1.借同音的字表示雙關的意義。
1.指通假字改變聲調以從本字的讀音。
1.借給。
1.借重他人或其他事物以博取聲譽。
1.借據。
1.五﹑七言近體詩,如首句入韻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韻,稱為借韻。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借韻。"原注"如押'七之'韻﹐可借'八微'或'十二齊'韻是也。"郭紹虞校釋"此當指宋時《廣韻》或《集韻》韻目通用之例。"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借韻》"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唐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廣韻》屬'東'韻;'濃'﹐屬'鐘'韻)﹐'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李商隱《牡丹》詩。'人'﹐《廣韻》屬'真'韻;'君'﹐屬'文'韻)﹐始啟其端。至皮(皮日休)﹑陸(陸j蒙)《松陵集》﹐則舉之不勝舉矣。宋人借韻尤多。近代名家以此為戒﹐此后生之勝于前賢者。"
1.借取賞玩,耫,同"玩"。
借錢。
1.謂預征他年田賦。
先期支用工資。
1.僅有虛銜而非實授的官職。
1.借據。
靠別的人或事物的幫助要看到極遠的東西,就得~于望遠鏡。
1.見"借箸"。
指為人出謀劃策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 【借箸】指為人出謀劃策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
1.假扮,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