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屋檐口檁條。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
2.出自《儀禮古今文疏義·士昏禮》“賓升西階當阿”今文阿為庋者,即《說文》之“厃”字……厃與檐一物,庪即厃,亦屋檐之名。
2.
埋藏。
1.出自《爾雅·釋天》祭山曰庪縣
1.謫降削職。
1.亦作"遷訛"。
2.謂輾轉(zhuǎn)流傳而失真。
3.謂時間遷流變化。
1.官吏升遷的規(guī)定。
1.西方。
1.猶流放。
1.飛向高處。比喻登第。
2.謂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進行的往返遷徙飛行。
1.遷移墳墓。
1.猶言改變風氣。
1.猶言移風易俗。
1.加封爵位。
1.奉侍靈柩遷葬。
1.謂提升進入兩府。宋代稱中書省﹑樞密院為兩府。
1.見"遷袝"。
1.猶言恢復原樣。
1.遷柩附葬。
1.指官職之遷升。
2.變易,改變。
3.謂遷善改過。
1.變革,變化。
1.提升官職的標準或規(guī)定。
1.因變易而不同。
1.猶改變。
1.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后用以指地位上升。
1.漢司馬遷和班固的并稱。
2.指代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和班固所著之《漢書》。
1.晉升官爵。
2.貶官。降職。
1.遷移國都。
1.清初為防臺灣鄭成功的抗清軍,強令福建﹑廣東等沿海居民內(nèi)遷,距海三十里(一說五十里),不準人居住。其議發(fā)于鄭氏降臣黃梧,至施焤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處死刑,至雍正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漸有居民。參閱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地語.遷海》﹑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
1.變化;應變。
2.指人死。
1.變換;改變。
1.《后漢書.卓茂傳》"﹝卓茂﹞后以儒術(shù)舉為侍郎,給事黃門,遷密令……數(shù)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平帝時,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縣皆被其災,獨不入密縣界。"后以"遷蝗"謂政治清明,教化大行。
1.變遷反復。
2.指搬回原住處。
1.猶改悔。
1.三伏中的末伏。
1.古代施于身體下部的刑罰。
1.佛教語。猶鈍根。下等根器者。
2.下面的根。
1.指技能低的工匠。
1.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花費時間和精力。
1.見"下工夫"。
1.親廟。
2.后宮。
3.古樂調(diào)名。
1.近古。所指的具體時代說法不一。
1.下視。
2.敬詞。稱客人來訪。
3.敬詞。請人給予照顧。
1.人體穴位名。
1.送關(guān)文。關(guān)文,舊時公文名稱。
1.小官。
2.下屬官吏。
3.漢代郡國自辟屬吏,屬吏于長官及國主自稱臣,至南朝宋孝建中,始禁屬官自稱臣,改稱下官。
4.官吏自稱的謙詞。
5.泛用于自稱。
1.古代舉行大祭等儀式,奏管樂者在堂下,故稱管樂器為"下管"。
1.天下;下界。
2.諸侯國。
3.小國。對中原大國而言。
4.指京師以外的地方。
5.謙稱本國。
1.謂出海。
2.舊時戲曲界稱非職業(yè)演員(票友)轉(zhuǎn)為職業(yè)演員為"下海"。
3.指充當娼妓。
4.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1.下巴。
1.口腔的下部。通稱下巴。
1.晩上。
1.下首的一邊。
1.即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儀式,以手至地而頭加手上。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