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人)由低處到高處(多指步行)。
2.
動詞
刊登或記載。
3.
動詞
莊稼成熟;收獲。
4.
名詞
(Dēng)姓。
5.
動詞
科舉制時,考試中選。
6.
同“蹬”。
1.
亦作“豋”。
2.
升;上。
1.出自《易·明夷》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2.出自《傷逝賦》晨登南山,望彼中阿。
3.出自《送惠師》詩遂登天臺望,眾壑皆嶙峋。
4.出自《說岳全傳》一日,老狼主登殿。
5.出自《北上日記·一月七日》至十時乃登輪。
3.
進獻;進入。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農乃登麥。
2.出自《呂氏春秋·仲夏》農乃登黍。
3.出自《淮南子·繆稱》錦繡登廟,貴文也;圭璋在前,尚質也。
4.
增加。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陳氏三量,皆登一焉。
2.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
3.出自《南海神廟碑》牲肥酒香,樽爵靜潔,降登有數,神具醉飽。
5.
成就;完成。
1.出自《書·泰誓下》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2.出自《詩·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3.出自《顏氏家訓·名實》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具入,信譽顯而然諾虧。
6.
高。
1.出自《國語·晉語九》〔君子〕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
2.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涉三皇之登閎。
7.
登記;記載。
1.出自《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
2.出自《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白頭遺恨在,青竹幾人登。
3.出自《紅樓夢》趙堂官即叫他的家人傳齊司員,帶同番役,分頭按房,查抄登賬。
8.
成熟;豐收。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獸逼人。
2.出自《淮南子·主術》歲登谷豐,乃始縣鐘鼓,陳干戚。
3.出自《水經注·耒水》溫水所溉,年可三登。
4.出自《請上尊號表》由是五谷歲登,百瑞時現。
5.出自《和道彥至》尚喜年登更冬暖,敢論人厄與天窮。
6.出自《居易錄談》谷耗不登,米價翔貴。
9.
登天。指死。
1.出自《左傳·昭公十年》戊子,逢公以登,星斯於是乎出。
10.
猶在。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
11.
取的敬辭。
1.出自《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2.出自《通典·食貨十一》工商能采金銀銅錫,登龜取貝者,皆自占司市、錢府,順時氣而取之。
3.出自《類篇敘》昔周公之為政,登龜、取黿、攻梟、去蛙之說,無不備具。
12.
加封;升任。
1.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為夫人,以允為太子。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
3.出自《北齊書·后主斛律后傳》祖孝征請立胡紹儀,遂登為皇后。
4.出自《封氏聞見記·貞介》張鎬起自布素,一二年而登宰相。
13.
進用;選拔。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善者早登,否者早去。
2.出自《廣絕交論》是以王陽登則貢公喜,罕生逝而國子悲。
3.出自《議學校貢舉狀》特愿陛下留意其遠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總覽眾才,經略世務。
4.出自《花月痕》登劉蕡於上第,許仙人為狀頭。
14.
登時;立刻。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2.出自《三國志·吳志·鐘離牧傳》遷南海太守
3.出自《北史·劉尼傳》賀及渴侯登執宗愛、賈周等,勒兵而入。
4.出自《資治通鑒·宋順帝升明元年》六月,甲戌,有告散騎常侍杜幼文……游擊將軍孫超之與阮佃夫同謀者,帝登帥衛士,自掩三家,悉誅之。
15.
達到。
1.出自《拾遺記·燕昭王》人皆壽三百歲,結草為衣,是謂卉服。至死不老,咸知孝讓。壽登百歲以上,相敬如至親之禮。
2.出自《陳書·宣帝紀》軍士年登六十,悉許放還。
3.出自《宋故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神道碑銘》無復斗兵於中原者,登九十載。
4.出自《西游記》我這里人,但得年登二十歲以上,方敢去吃那河里水。
16.
謂科舉考試中選。亦泛指錄取。
1.出自《唐故秘書少監獨孤府君墓志銘》卓然早成,年二十四登進士第。
2.出自《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道:“目今朝政紊亂,公道全無,請托者登高第,納賄者獲科名。”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今子孫登科第歷仕宦者,皆陳太夫人所出也。
17.
超過。參見“登三”。
1.出自《諫靈駕入京書》況我巍巍大圣,轢帝登皇,日月所照,莫不率俾。
18.
踏上。
1.出自《石壕吏》詩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出自《敦煌曲子詞·菩薩蠻》唯念離別苦,努力登長路。
3.出自《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詩行復登長途,貌展心甚縮。
19.
猶相等,符合。
1.出自《水滸傳》吳用尋思道:“晁蓋我都是自幼結交……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不曾見有這個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蹺蹊。”
20.
踩;踏。
1.出自《水經注·谷水》成都王穎,使吳人陸機為前鋒都督伐京師,輕進,為洛軍所乘,大敗於鹿苑,人相登躡死於塹中,及七星澗,澗為之滿。
2.出自《兒女英雄傳》藍嫂,你聽聽,不是貓把瓦登下來了哇?
3.出自《李家莊的變遷》自從日本進攻以來,我一直悶了幾個月,這一下子我才算登著底了。
21.
穿(鞋、褲等)。
1.出自《西游記》褪了僧鞋,登上無憂履。
2.出自《兒女英雄傳》腰系雙股鸞帶,足登薄底快靴。
3.出自《四世同堂》老三慌手忙腳的登上褲子,下了床。
4.出自《東方》小嘎子登上開花鞋,提著小破襖,在前面領著小雪。
22.
蹲;呆。
1.出自《山歌·熬》二十姐兒困弗著在踏床上登,一身白肉冷如冰。
2.出自《黃繡球》我看他家正主兒幾個人,既然日夜的登在黑暗地方,又那般野蠻無理。
3.出自《官場現形記》他在官場登久了。
4.出自《弟兄夜話》上海也不過如是,這一天到晚吵吵鬧鬧、轟里轟東的……我覺得有點登不慣。
5.出自《在醫院中》我實在登不下去了。我們這醫院像個什么東西。
23.
腿和腳向腳底的方向用力。
1.出自《說岳全傳》兀術翻入河中,卻被阮良連人帶斧兩手抱住,兩足一登,戲水如游平地,望南岸而來。
2.出自《兒女英雄傳》和尚只顧躲那刀,不防那女子抬起右腿,用腳跟向胸脯上一登,嘡,他立腳不穩……仰面朝天倒了。
24.
成摞地放上。
1.出自《淘金記》他照例十分莽撞地塞進一把圈椅里去,順手將銅元登在茶幾上面。
25.
掂量。
1.出自《文明小史》鄧門上一見雕鏤精工,愛不釋手,登一登分兩,有二十來兩重。
26.
交趾茶名。
1.出自《研北雜志》李仲賓學士言交趾茶如綠苔,味辛烈,名之曰登。
2.出自《茶香室續鈔·橙》交趾茶……名之曰登。或即橙字。
27.
姓。后漢有左馮翊登道,將作大匠登豹。見《元和姓纂》。
1.出自《廣韻?登韻》登,姓。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28.
古代祭器名。
1.出自《詩·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29.
引申為補充。
1.出自《軍制論》五年一閱,汰其羸,登其銳,而不必世其人。
30.
指登載,刊登。
1.出自《書信集·致曹聚仁》舊詩一首,不知可登《濤聲》否?
2.出自《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很使我高興,文章登出來了。
31.
引申為招用,招降。
1.出自《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吳虜逞虐,登我叛臣;屢啟兵釁,來毒烝民。
32.
指形成。
1.出自《史記·樂書》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別則亂登,此天地之情也。
1.對美貌婦女的輕蔑之詞。意謂姣好容顏不過傅粉骷髏而已。
1.舊俗稱駙馬為粉侯,因推稱其兄弟為粉昆。
1.傅粉郎君。三國魏何晏美儀容,面如傅粉,尚魏公主,封列侯,人稱粉侯,亦稱粉郎。見《三國志.魏志.何晏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用作心愛郎君的愛稱。
1.舊稱女子之淚。
1.見"粉荔枝"。
1.亦作"粉荔"。
2.唐代洛陽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狀作為節日食品。
一種白色的一面光的紙,比較薄,半透明,可以蒙在字畫上描摹。
1.指婦女搽過粉的臉。
2.指戲曲中面涂白粉的臉譜,一般為扮演奸佞的凈角。
1.極言粉碎。
1.粉,白粉;綠,黛墨。均婦女化妝用品。
1.古代貴族禮服上的白色米形繡文。《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孔穎達疏引鄭玄曰"粉米,白米也。"蔡沈集傳"粉米,白米,取其養也。"一說,粉米為二物。孔傳"粉,若粟冰;米,若聚米。"
2.指花粉。
1.擦鏡之物。舊時以銅為鏡,用綿蘸粉摩拭,使之光亮。
2.猶白絮。
1.傅粉的臉。亦謂面顏白晳,有如傅粉。
2.借指美人。
1.謂面上敷粉頭上搽油,極意修飾,至于浮艷。
1.白臉紅唇。有時形容面顏姣美。
(~兒)極細的顆粒;細屑金屬~ㄧ研成~。
1.婦女化妝用的白粉與黛墨。
2.繪畫用的白粉與黑墨。泛指繪畫顏料。
3.借指圖畫。
4.引申為作畫。
5.演員化妝用的白粉與黑墨。 6.借指戲劇。 7.白和黑。 8.指區分黑白;分辨清楚。 9.猶粉飾,掩蓋真相。
化裝上臺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
白色的水牌。
(~兒)用綠豆、白薯等的淀粉制成的片狀的食品。
1.敷粉時用來蘸粉拍臉之物。
撲粉的用具,多用棉質物制成。
芡粉加水攪拌而成的糊狀物,供做菜時勾芡用。
1.喻女子容顏美好。借指美女。
2.白色。
3.指粉紅色。常用以形容有關艷情的事件。
4.粉飾;裝飾。
土壤中介于沙與黏土之間的細顆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細膩而不粘手‖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適于種植馬鈴薯、花生等。
1.犧牲性命。
1.見"粉身碎骨"。
身體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喪生)。
1.尚書省的別稱。《太平御覽》卷二一五引漢應劭《漢官儀》"省皆胡粉涂畫古賢人烈女,郎握蘭含香,趣走丹墀奏事。"世因稱尚書省為"粉省"。
1.粉制的食品。
涂飾表面,掩蓋污點或缺點~門面 ㄧ~太平。
1.謂涂飾外表,掩蓋實情,把混亂腐敗的局面,裝點成太平盛世的樣子。
1.即粉省。尚書省的別稱。
①用白堊等涂抹墻壁等房屋~一新。②〈方〉在建筑物的表面抹上泥、石灰、水泥等材料,有時再刷上灰漿或做出各種花紋。③〈方〉抹在建筑物表面的保護層。
用綠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線狀的食品。
①碎成粉末~性骨折 ㄧ茶杯摔得~。②使粉碎~機ㄧ~礦石。③使徹底失敗或毀滅~敵人的進攻。
1.嬌美的姿容。
1.傅有白粉的前額。題,額頭。
1.妓女。
2.戲曲中凈角一種,以粉涂面扮演奸佞人物。如京劇《空城計》之司馬懿﹑《打嚴嵩》之嚴嵩等。
1.畫圖。
1.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猶今之麻團。
1.女子。多指妓女。
2.指白桃花。
1.竹筍的外殼。
1.尚書省之別稱。闈,宮中小門。
2.唐宋時由尚書省舉行的試進士的考場。闈,舊稱試院。
1.女子梳妝之所。猶言妝次。
1.淫蕩的色情戲。
1.淡紅的云霞。借指粉紅色。
沾著黃、白等顏色粉末的線,裁衣服時用來在衣料上打上線條打~。
1.潔白的絲綿。
2.指柳絮。
3.指絲綿做成的粉撲,用以蘸粉敷面。
1.杭人對胡桃的戲稱。意謂敷粉時含于口中作為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