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植物名。①香椿,落葉喬木,葉初生時有香味,可以做菜吃。木質堅實細致。②臭椿,落葉喬木,又叫樗(chū),花白色,葉有臭味,木質不堅固。
2.
名詞
指椿庭。
3.
名詞
姓。
1.
亦作“櫄”。
2.
椿樹。通稱香椿。
1.出自《太平御覽》孟莊子斬其椿以為公琴。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椿、梧、栝、柏,柜、柳、楓、楊,豐彤對蔚,崟額椮爽。
3.出自《詩》人把椿樹,喚作白栴檀。
4.出自《本草綱目·木二·椿樗》香者名椿,《集韻》作櫄,《夏書》作椿,《左傳》作橁。
5.出自《花鏡·椿》椿,俗名香椿。樹高聳而枝葉疏……其嫩葉初放時,土人摘以佐庖點茶,香美絕倫。
3.
因其高齡,后用以喻長壽;亦用以指父親。參見“椿壽”、“椿庭”。
1.出自《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1.同"田夫野老"。
1.田邑和俸祿。
1.見"田間"。
1.見"田衣"。
1.田畔的水溝。
1.耕種與畜牧。
2.指畜牧。
1.方言。田地。
1.田垟。田地。
1.見"田野"。
1.亦作"田壄"。亦作"田埜"。
2.田地。
3.指田地和原野。
4.泛指農村。
1.見"田野"。
1.農業。
2.指田地﹑房屋等產業。
3.指田地。
1.袈裟的別名。亦稱"田相衣"。袈裟多方格形圖案,類水田畦畔縱橫,故名。
2.指僧人。
1.打獵。弋,射獲禽類。
1.諸侯為狩獵而役使民眾。
2.指農事方面的差役。
1.諸侯大夫的封地采邑。
2.田野與都邑。
1.方言。指農村中處世經驗多而油滑的人。
1.見"田游"。
1.打獵和捕魚。
2.耕田和捕魚。
耕田和園地,也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田園詩人。
15、16世紀盛行于意大利宮廷的一種詩劇。在早期田園詩的基礎上形成。大多按封建貴族的藝術趣味描寫鄉村生活。演出時配以優雅的音樂、華麗的服裝和精致的布景。對后來的意大利歌劇有一定影響。
1.田野。
2.耕種于平原。
1.農忙季節。
1.舊時評訂農田等級的準則。
1.田地沼澤。
1.田地和房屋。
1.種田人。
1.古代田官之長。
1.經營田產。
1.猶田地。
1.關于農田的制度。
1.即田祿。
1.田豕。
1.方言。田邊的堤壩。
1.亦作"田穡"。
2.秧苗。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
2.指鄉村。
日本電影演員。女。1924年從影,先后主演影片近三百部,其中《望鄉》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女演員演技獎。主演影片還有《西鶴一代女》、《雨月物語》、《伊豆的舞女》等。表演真摯、細膩。
1.農家女。
日本首相。早年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1921年升為陸軍大將。1927年出任首相,并兼任外相。曾召開兩次東方會議”,制定具體的侵華方針(即田中奏折”)。三次出兵中國山東,并積極籌劃侵占中國東北。
1927年6、7月間,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討論并確定侵略中國的具體方針。會后,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炮制了一份秘密奏折給天皇,聲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1.耕種。
2.田地。
3.指莊稼。
1.古代郊祭時置于田頭的火燭。
1.田神。
2.舊謂田地的所有者。
1.田地的所有者,地主。
1.田地和莊園。
2.農村;村莊。
1.佃農。
1.田產和財物。
1.見"田丁"。
1.專事農業的役隸。
1.即田賦。
2.佃農向地主交納的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