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渣子,沉淀物。
2.
名詞
形容詞
污濁。
3.
動詞
污染。
1.
渣;沉淀的雜質。
1.出自《周禮·天官·酒正》一曰泛齊
2.出自《南齊書·張瓌傳》宋孝武問永(張永)以太極殿前鐘聲嘶,永答:“鐘有銅滓。”乃扣鐘求其處,鑿而去之,聲遂清越。
3.出自《齊民要術·煮??》??末一斗,以沸湯一升沃之,不用膩器,淅箕漉出滓。
2.
指污穢的思想感情。
1.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殷仲文“興矚”〉》瑩情無余滓,拂衣釋塵務。
2.出自《說郛》年十歲求學于里人,遂盡里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五六矣;年四十求學于古人,遂盡古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七八矣;年五十求學于天地,遂盡天地之情欲求已之,滓無得而去矣。
3.
指污垢。參見“滓濁”、“滓敝”。
1.出自《遠眺》詩太空無片滓,四壁聳青峰。
4.
污染;玷污。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出自《北山移文》碧嶺再辱,丹崖重滓。
3.出自《玉玦記·渡江》血滓太阿铓,看腥污髑髏囊。
1.比喻不作非分之想。
1.指道教與佛教。
1.神仙居外。亦用以比喻隱居處或逍遙自在的住所。
1.見"神仙尉"。
1.漢梅福曾補任南昌縣尉,后去官歸里。屢上書譏刺外戚王鳳專權,終不納。王莽專政時棄家出走,不知所終。相傳已成仙。見《漢書.梅福傳》◇詩文中因以"神仙尉"作為縣尉的美稱。
1.亦作"神僲中人"。
2.謂神采﹑儀態﹑服飾﹑舉止不同凡俗的人。
3.謂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1.對祖先的敬稱。
1.見"神仙"。
1.見"神仙窟"。
1.見"神仙中人"。
1.神氣悠閑安靜。
1.見"神閑氣定"。
1.猶心弦。指精神。
1.樂府《清商曲》的一部。南朝時祭祀民間雜神所用的樂曲。
1.即神弦歌。唐李賀有《神弦曲》,王琦題解"《神弦曲》者,乃祭祀神祇弦歌以娛神之曲也。"參見"神弦歌"。
1.神奇美善。
1.中國的別稱。猶神州。
1.猶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區。
2.神仙所居處。猶言仙國。
1.對善于相術者之尊稱。
1.供神時所用的熏香。
1.亦作"神像"。
2.指神靈的形象。
3.神鳥的形象。指鳳凰。
4.指神的圖像﹑塑像。
1.見"神象"。
1.見"神霄"。
1.道教謂九天中之最高者。
2.仙境,天庭。
3.謂神靈消失而不可復見。
1.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華美的宮殿。
1.香草名。
1.極為相像。
1.神奇的效驗。
1.精神震動。
1.猶神游。精神超脫形體而自由游動。
2.形容奔馳神速,行走如飛。
3.神人游動。常以形容樓觀高峻,人急至。
1.行走如飛的法術。
1.元曲﹑《水滸傳》中塑造的善走人物戴宗的綽號。今亦用以戲稱趕路迅捷的人。
1.精神與形體。
2.神仙之形體。
3.指神像。
1.心靈;精神。
2.指經過陶冶的人性。
1.神明賜予的福祥。
1.神靈護佑。
1.使神羞辱。
1.神奇秀美。
2.聰明俊秀。
3.指神采秀發。
1.謂心神清虛。
2.精神虛弱。
1.謂神仙居住之處。
1.希臘文theologie的意譯,意為論述神的學科◇基督教沿用,作為對所信上帝(天主)之存在﹑本體﹑本性,及其同世界﹑人類的關系進行研究﹑論述的理論體系。亦泛指各宗教的學說。
1.宋代對官僚耆舊副食費的一種補貼。
1.供給生活所需。
1.指鴉片煙。清末,國人視外人為妖,遂以外來毒品鴉片煙為食中之妖。
1.獸名。
1.周代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官。
1.哺乳動物。大的約四尺長,小的二尺左右,舌頭細長,能伸出口外,舔食螞蟻和其他昆蟲。產南美洲熱帶地方。
1.靠封邑租稅生活。
2.指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為世祿的封地。
3.唐宋時亦作為一種賜予宗室和高級官員的榮譽性加銜。
1.吃喝。
2.指酒和肴饌。
1.戰國齊人陳仲子的別稱。其兄食祿萬鐘。陳仲子以為不義之祿,不享用,而另居于于陵,身自織屨,妻辟纑,以勞動所得易衣食之資。曾三日無食,眼花耳聾,見井上有蟲食過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時人以為廉士。孟子則謂"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見《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