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繩子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運(yùn)送。
1.
以繩拴人或物而下或上。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夜縋而出。
2.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師夜縋而登。
3.出自《新唐書·楊行密傳》李簡重甲絕水縋而入,執(zhí)刺史張璲。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獨(dú)處樓中,案牘飲食,皆縋而上下。
2.
指下垂。
1.出自《酬樂天晚夏閑居欲相訪先以詩見貽》林密添新竹,枝低縋晚桃。
3.
繩索。
1.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登者六十人,縋絕。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燭武縣縋而秦伯退師,魯連系箭而聊城弛柝。
3.出自《晉書·賀循傳》義士救時,驅(qū)馳拯世,燭之武乘縋以入秦,園綺彈冠而匡漢。豈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
4.
拽;拉。
1.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鄉(xiāng)屠者買一牛,牛知為屠也,縋,不肯前;鞭之則橫逸。
2.出自《故事新編·起死》漢子--(縋住巡士的袖子)那么,你帶我到局里去!
3.出自《春》海臣聽見說劃船,很歡喜;就去拉琴的衣襟,又把兩手伸去縋著她的膀子,要拖她去劃船。
1.小腿后部隆起的部分。
1.腿脡。
1.大腿。
1.古代的一種杖刑。施于腿部﹐肉綻血流如花﹐故稱。
1.指走動的能力。
1.猶腿脡。
1.一種掛在腰帶上的褡褳﹐裝錢物用。因其下垂至腿彎處﹐故稱。
1.猶鳥事。詈詞。多見于戲劇小說。
1.套在褲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
1.腿。脡﹐言其直而修長。
1.猶腿襠。
1.見"腿灣"。
1.亦作"腿彎"。
2.股脛間彎曲處。
1.腳與小腿之間的部分。
1.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的人﹐走狗。
1.退居安守。
1.退兵罷戰(zhàn)。
2.退職,免職。
1.猶敗退。
2.退縮;退悔。
1.猶退朝。
2.下課。
3.退出戲班。
4.方言。差;次。
1.方言。推板,差。
1.猶退守。
2.退出擔(dān)保,不再作保。
3.被保險(xiǎn)人中止與保險(xiǎn)人的保險(xiǎn)協(xié)議。
1.猶敗北。
1.用舊的筆;禿筆。
1.見"退筆冢"。
1.猶退守。壁,營壘;引申為駐扎,防守。
1.退出,離開。
2.后退躲避。
3.猶退讓。謂不與人爭。
4.猶回避。
1.猶落膘。
1.指表示退兵的旌旗。
1.撤退軍隊(duì)。
2.指迫使敵軍撤退。
3.指敗退的軍隊(duì)。
4.指退伍的士兵。
1.向后走;后退。
2.抽身引退。
3.退讓。
4.倒退落后;比原來差。
5.退路;后步。 6.指供休息的附屬房屋。
1.陳舊廢棄的木材。
1.損財(cái);破財(cái)。
1.退歸躲藏;隱匿。
2.謂辭官引退,藏身不用。
1.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1.方言。謂家畜進(jìn)食減少。
1.離開演出﹑比賽等場所。
1.古代君臣朝見,禮畢而退。
1.謂潮水退落。
2.比喻事物的衰落。
1.猶斥退。
1.離開某種場合;脫離組織或活動。
2.把已經(jīng)取得的東西交出來。
1.退居;引退閑居。
1.見"退黜"。
1.亦作"退絀"。
2.廢免;罷退。
3.退落;下降。
1.除去;辭去。
1.謙退淡泊。
1.迫使敵軍后退。
1.舊時地主不讓農(nóng)民繼續(xù)租種土地。
2.指妓女脫籍。
1.舊指君王視朝完畢而退出殿堂。
1.指注銷戶口的壯丁。
1.猶退避。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