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針線把東西連起來;縫。
2.
動詞
〈書〉組合字句篇章。
3.
動詞
裝飾;附著。
1.
亦作“級”。
2.
系結;連接。參見“綴旒”。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
2.出自《夢溪筆談·雜志一》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于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
3.
猶著作。謂組織文字以成篇章。
1.出自《漢書·藝文志》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
2.出自《抱樸子·黃白》所以勤勤綴之于翰墨者,欲令將來好奇賞真之士,見余書而具論道之意耳。
3.出自《文心雕龍·頌贊》陳思所綴,以皇子為標;陸機積篇,惟功臣最顯。
4.出自《新唐書·李嶠傳》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
4.
裝飾;點綴。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2.出自《送無本師歸范陽》詩始見洛陽春,桃枝綴紅糝。
3.出自《青春之歌》這里游人是稀少的,他茫然地望著繁密的星群綴在灰蒙蒙的仿佛帶著霧氣的天幕上。
5.
縫合;連綴。
1.出自《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場。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后頭送出來的主人,卻是穿的棗紅寧綢箭衣,天青緞子外褂,褂上還綴著二品的錦雞補服。
4.出自《銅墻鐵壁》你是個瘋子!那是今年才縫的新褲!下去綴上幾針再往溝里跑!
6.
引申為輯錄。
1.出自《〈林泉圖〉序》吾方請諸大夫之詩各綴于圖上,敢欲得公之子中書君之文焉。
2.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關于小說目錄兩件》別有清錢曾所藏小說目二段,昔從《也是園書目》鈔出,以其可知清初收藏家所珍庋者是何等書,并綴於末。
7.
引申為充數,備位。
1.出自《三山杜門作歌》當時獲綴鴛鷺行,百寮拜舞皆歔欷。
2.出自《齊東野語·趙伯美》且革濫綴班行,治事有公宇,退食有公廨。
1.欺誑惑亂。
1.虛妄不實。
1.欺哄輕慢。
1.虛妄夸誕。漫﹐通"謾"。
1.謂虛構事實冒取功勞。
1.猶誣蔑。
1.欺蒙百姓。
2.誣陷臣民。
1.虛妄荒謬。
1.誣陷謀害。
1.妄捕。
1.謂虛夸其才能。
1.誣賴捏造。
1.亦作"誣扳"。
2.招供的時候憑空牽扯別人。
3.泛指憑空攀扯。
1.蒙騙欺詐。
1.指被誣陷侵害的人。
1.虛構情事。
1.捏造事實攀引他人入罪﹔誣陷。
1.無中生有地加以侮辱。
1.捏造犯罪事實而加以殺害。
1.捏造事實加以毀謗。
1.誣蔑善人。
2.偽善。
1.欺騙君上。
1.虛妄不實的事情。
1.虛妄粉飾﹐虛假不實。
1.猶誣告。
1.妄言﹐胡言。
1.虛構事實﹐提起訴訟。
1.亦作"誣詖"。
2.誣告。
1.謂將自己的田地偽報在別人名下﹐以逃避田賦﹑徭役。
1.誣陷冤枉。
1.亦作"誣誷"。
2.欺騙。
3.誣陷毀謗。
1.見"誣罔"。
1.謂以不實之詞蒙騙人。
2.謂以不實之詞冤枉別人。
1.指虛假不實之詞。
1.亦作"誣污"。亦作"誣洿"。
2.誣蔑﹔玷污。
1.見"誣污"。
1.歪曲和謬誤。
1.捏造事實陷人于罪。
1.謂夸說有道德有才能。
1.欺騙脅迫。
1.謂內心所想與行為相違背。
1.虛偽的話。
2.捏造說。
1.指文風的虛妄浮艷。
1.荒誕虛浮。
1.無中生有地攀引他人入罪。
1.謂以不實之詞奉承人。
1.捏造事實硬給別人安上罪名。
1.憑空穿鑿。
1.進讒誣陷。
1.誣陷訛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