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看見。
1.出自《淮南子·道應訓》此其下無地而上無天,聽焉無聞,視焉無矚。
2.出自《詠雪贈張籍》緯繣觀朝露,冥茫矚晚埃。
3.出自《老實人·在私塾》聽不快意的功課,坐到頂后排,或是近有柱子門枋邊旁,不為老師目光所矚的較幽僻地方,一面裝做聽講,一面把書舉起掩臉打著盹。
4.出自《浮生六記》就窗細矚,波明如鏡,不見一物。
2.
謂注視。參見“矚目”。
1.出自《隋書·外戚傳·蕭巋》巋被服端麗,進退閑雅,天子矚目,百僚傾慕。
2.出自《南史·張暢傳》音姿容止,莫不矚目,見者皆愿為盡命。
3.出自《鐵圍山叢談》魏公(韓琦)度上疾瘳矣,時旱甚,乃援故事,請?zhí)熳右运卣坛龆\雨。當是時,都人爭矚目歡呼,大慰中外望。
4.出自《七大開幕》詩試問九州誰作主?萬眾矚目清涼山。
1.腳背和踝骨。指趺坐。
1.指腳。
1.雙足交疊而坐。
1.踞坐;趺坐。
1.稱佛教徒去世。因其多趺坐蒲團而死,故稱。
〈書〉佛教徒盤腿端坐,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
1.麩子和糠皮。比喻綿薄和細小。
1.用麩皮中洗出的粉調成的漿。用以漿衣服。
1.碎薄如麩子的金子。
1.即木炭。
1.桃形的麩炭。
通常指小麥磨成面篩過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也叫麩皮。
1.見"跗萼"。
1.亦作"跗蕚"。
2.花萼與子房。亦借指花朵。
3.亦作"跗鄂"。《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為蕚的借字;不,通"拊",亦作"跗",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關系親密的兄弟。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鄭玄箋"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孔穎達疏"言兄弟和睦實強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見"跗萼"。
蹠骨和脛骨之間的骨,構成腳跟和腳面的一部分,由七塊小骨組成。(圖見〖骨骼〗)
腳面。
1.以足踏地;以足頓地。舞蹈的一種姿勢。
鳥類的腿以下到趾之間的部分,通常沒有羽毛,表皮角質鱗狀。
1.古代的一種軍服。
1.指刑獄。
1.斫刀和大斧。腰斬﹑砍頭的刑具。
2.泛指刑戮。
3.指帝王賜予的專征專殺之權。
4.借指將軍幕府。
5.星名。
1.古代刑具。斬人用的鈇和砧板。
1.見"鈇锧"。
1.亦作"鈇質"。
2.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锧﹐墊在下面的砧板。
3.星名。
昆蟲、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的卵在一定的溫度和其他條件下變成幼蟲或小動物。
1.人工孵卵的器具。多用電力保持一定溫度,可在任何季節(jié)孵出幼雛。
孵;孵化剛~出來的小雞就會走會啄食。
1.空深貌。
1.山谷空貌。
1.空而深的大壑。
1.見"豧豯"。
1.亦作"豧礲"。
2.山谷深大貌。亦指空曠的山谷。
陳述未敢敷布腹心。
1.見"敷衽"。
1.鋪敘而加以發(fā)揮。
2.謂廣為傳播。
〈書〉詳細敘述。
1.猶廣興。
1.奏對,陳奏廷對。
1.茂盛貌。《文選.王褒》"洞條暢而罕節(jié)兮﹐標敷紛以扶踈。"李善注"敷紛﹐茂盛。"一說為莖多貌﹐見呂向注。
1.猶敷紛。茂盛貌。
1.花開貌。
1.布告,宣告。
1.廣泛傳播。
1.傳布弘揚。
2.鋪陳闡揚。
1.猶敷榮。開花。
1.布績。謂建功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