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織布機上的筘。古代也指梭。
1.
織機的梭子。
1.出自《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2.出自《戰國策·秦策二》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3.出自《長木夜行抵金堆市》時時過農家,燈火照鳴杼。
4.出自《送判官往陳留》詩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
5.出自《促織》詩祇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
2.
削薄;削尖。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凡為輪,行澤者欲杼。
2.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3.
梭子形。引申為長。對短而言。參見“杼首”。
1.出自《方言》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2.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巷無杼首,里罕耆耋。
3.出自《洛陽伽藍記·景寧寺》短發之君,無杼首之貌。
4.出自《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鄉旄邦彥,華發杼首。
4.
土木工程中的泥工。
1.出自《方言》杼、柚,作也。東齊土作謂之杼,木作謂之柚。
5.
通“芧”。水草。
1.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淌游瀷淢,菱杼??抱。
1.以言語游說他人。
1.征收賦稅的工作。
1.征收糧稅。
1.應征稅的數額。
1.舊時官府給予納稅人的納稅憑證。
1.唐藩鎮于朝廷規定的常稅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財﹐進貢皇帝﹐稱"稅外方圓"。
1.正稅外再征的錢。
1.租借房屋。
1.征稅的事務。
2.古代對稅務官署的簡稱。
1.應征稅的物品。
1.休止憩息。
1.即租稅。
1.稅收的款項。
1.脫衣﹐解衣。稅﹐通"捝"﹑"脫"。
1.猶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1.猶稅金。舊時海關稅收按銀兩計算﹐故名。
1.驗稅的印章。
1.租房居住。
1.稅收的來源。
1.征稅的規則和實施條例。
1.征稅章程。
1.稅收政策。
1.國家稅收的制度。
1.國家規定的稅收種類。
1.租稅。田租和賦稅。
1.植物名。又稱瞑菜。
1.植物名。又名瞑菜。
1.猶夜長夢多。比喻時間長,事情易生變化。
1.指嬰兒用的搖籃之類。
1.酣睡。
2.比喻麻痹大意或浪費時光。
1.袋狀的被子。供嬰兒﹑幼兒或露宿的人使用。
1.倦極假寐。
1.即臥佛。
1.謂伏幾打盹。
1.道教內丹家氣功的一種。《呂祖全書》有陳希夷《睡功訣》,《兩同通書》有《睡功訣》,羅春浦有《先天睡功》,陳自得有《大睡功》等。
1.《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后因以"睡國"謂睡眠的境界。
1.進入睡眠狀態。
1.專供睡覺時穿的比較寬松的褲子。
1.指人貪睡,不愛起床。多指早晨晩起。
1.猶睡意。
1.蓮的異種。初秋開花,重瓣,晝開夜垂似睡,故名。
1.醒后猶帶睡意的面龐。
1.潛伏水底的蛟龍。
1.睡覺時戴的帽子。
1.使人易睡的媒介。
1.瞌睡;打盹。
1.猶夢寐。
1.睡覺。
1.謂使人昏睡的魔力。比喻強烈的睡意。
1.專供睡覺時穿的寬松長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