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單位。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
1.出自《孫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2.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jì)》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
3.出自《天工開物·夏服》紡苧紗……惟破析時(shí),窮日之力只得三五銖重。
2.
古代重量以黍?yàn)槠鹚阄?,幾黍?yàn)橐汇?,各家所說不同。(1)百黍?yàn)橐汇彙#?)九十六黍?yàn)橐汇?。?)十黍當(dāng)一銖。(4)一百四十四粟當(dāng)一銖。
1.出自《禮記·儒行》雖分國,如錙銖。
2.出自《國語·周語下》律度量衡,於是乎出
3.出自《漢書·律歷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
4.出自《說苑·辨物》十六黍?yàn)橐欢梗篂橐汇?,二十四銖重一兩?/p>
5.出自《荀子?富國》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猒。
6.出自《淮南子·天文訓(xùn)》十二粟而當(dāng)一分,十二分而當(dāng)一銖,十二銖而當(dāng)半兩。
3.
五銖錢的省稱。
1.出自《漢書·貢禹傳》除其租銖之律,租稅祿賜皆以布帛及谷。
2.出自《讀〈漢書〉〈后漢書〉札記·貢禹傳》銖即上文所云“五銖錢”,師古注謂“銖兩”,非。
4.
比喻精細(xì),微小。
1.出自《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nèi)揣庸陋彌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敘相得之歡亦迭和之微旨也》詩粵從有文字,精氣銖於綿。
5.
鈍,不鋒利。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xùn)》其衣致煖而無文,其兵戈銖而無刃。
1.行文通報(bào)。
1.以文書征聘。
1.下呈上的文書。
2.清制,凡官文書,上行下行平行,各別其制"府佐貳行知府,州縣佐貳行州縣,各用牒呈;直隸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兩司首領(lǐng)行知府,用牒呈;府廳于提督用牒呈;司道于司道用牒呈;州縣于副將用牒呈。"參閱《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四》。
1.迭迭﹐頻頻。
1.公文。
1.猶典籍。
1.上書陳述。
1.猶名冊。
1.即譜牒。家譜。
1.猶奏札。
1.謂書于簡牒。
1.訟辭﹐訴狀。
1.公文;文書。
1.正式任用。
1.復(fù)姓。北齊有牒云樂。見《通志.氏族五》。
1.訴訟文書。
2.官府的文書﹑證件。
1.高峻貌。
1.高峻。
2.高峻的山。
1.三十年代從歐洲傳入中國的一種類似扶乩的迷信活動。其法將一瓷碟覆于雜寫文字之紙上,碟底畫一箭頭以為標(biāo)志。三人各以一指按碟使之轉(zhuǎn)動。轉(zhuǎn)動停止,視箭頭所指之文字以臆測其意。起初在廣東流行,一九三三年時(shí)傳至上海。
1.酒菜;酒席。
1.小船。
1.五代后唐宰相李愚居室名。題名寓意用莊子"夢蝶"典故。
1.指婦女的雙眉。
1.亦作"蝖粉"。
2.蝶翅上的天生粉屑。
3.唐人宮妝。
1.唐人宮妝。宋周邦彥《滿江紅》詞"蝶粉蜂黃都褪了,枕痕一線紅生肉。"一說蝶翅上的粉屑和蜂身上的黃粉﹐在交尾后退去。
頭骨之一,形狀像蝴蝶,在腦顱的底部,枕骨之前。
1.比喻做夢。
2.指物化﹐死去。
1.比喻事物的虛幻無常。
1.見"蝶化莊生"。
1.猶蝶魄。
1.形如蝴蝶的案幾。
1.指花叢中的小路。
1.謂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①詞牌名。初名《鵲踏枝》。雙調(diào),六十字,押仄聲韻。②曲牌名。屬北曲雙調(diào)。字句格律與詞牌的半闋相同,用于套曲中。
1.蝶翅。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后因以"蝶夢"喻迷離惝恍的夢境。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1.喻檀板。
1.比喻夢中超脫飄逸的心境。
1.指蝴蝶的交尾期。
1.繡有簇蝶的裙。
1.比喻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傳遞信息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蕩子之流嫖妓。
1.謂蝴蝶飛舞嬉戲。
1.有蝶紋的能避熱的薄絲織物。
1.蝶翅。
2.喻輕盈的花瓣。
1.比喻愛戀春色的情意。
1.蝴蝶的身影。
2.喻因風(fēng)飛舞的梨花。
①游泳的一種姿勢,也是游泳項(xiàng)目之一,跟蛙泳相似,但兩臂劃水后須提出水面再向前擺去,因形似蝶飛而得名。②指海豚泳。
1.蝶翅。指蝴蝶。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