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旨意,意圖。
1.出自《說文·心部》恉,意也。
2.出自《〈說文解字〉敘》怪舊藝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九月二十日宗室寶熙奏折》民黨既達共主之恉,驕兵當免無厭之求。
4.出自《書信集·致曹聚仁》其實此文無關宏恉。
1.慚愧。
1.因中毒而煩亂。
1.煩亂;紛亂。
2.煩悶貌;憂愁貌。
3.昏庸;糊涂。
1.昏庸怠慢。
1.昏亂糊涂。
1.昏亂。
1.煩悶。
1.混亂喧鬧。
1.見"愧慚"。
1.羞慚憂傷。
1.羞愧而懺悔。
1.羞恥。
1.使人羞慚之辭。
1.感謝。
1.羞慚畏懼。
1.慚愧悔恨。
1.羞慚驚愕。
1.猶惱羞成怒。
1.羞愧憤慨。
1.慚愧而心服。
2.謂對人佩服,自愧不如。
1.羞慚惱怒。
1.自愧遜色。
1.感謝。
1.猶感荷。謂受惠承情而感愧不安。
1.羞慚不安。
1.羞慚悔恨得無地自容。
1.慚愧為難。
1.慚愧而自責。
1.羞慚沮喪。
1.慚愧恐懼。
1.羞愧。
1.使有所愧而自勉之。
1.慚愧惶恐。
1.羞愧。
1.羞慚惱恨。
1.羞愧惱怒。
1.慚愧。
1.春雷一響﹐則萬物蘇。比喻清明的政治。
1.即雷汞。參見"雷汞"。
1.舊時道家祭祀雷神的祭壇。
1.亦作"靬嘆"。
2.形容嘆息聲之大。語出漢王逸《九思.疾世》﹕"咤增嘆兮如雷。"
1.地名。在江蘇揚州城北。隋唐時為風景勝地。隋煬帝葬此。
2.池名。又名大龍潭。在廣西馬平南雷山下。
1.亦作"靬鼗"。
2.即雷鼓。
1.謂雷鳴電閃。
1.語出《楚辭.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謂如雷聲轟隆。
1.盛怒貌。
1.見"雷霆電雹"。
1.震雷﹐霹靂。
比喻威力極大排山倒海之勢,~之力。
1.對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