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投;拋。
1.出自《后漢書·呂布傳》布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
2.出自《石筍行》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3.出自《前太子少保云貴總督劉公祠版文》公望闕叩首如禮,閉戶作書,處后事,擲筆抽佩刀自刎。
4.出自《一天》他很難過的擲了紙和筆,在小房子里,大步獨自來回踱著。
5.出自《普曜經·四天王上缽品》佛食畢擲缽虛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無所罣礙,赍缽上梵天,億千梵天,皆共供養,右繞奉事。
2.
引申指拋棄。
1.出自《雜詩》日月擲人去,有志不得騁。
2.出自《南溪始泛》詩羸形可輿致,佳觀安可擲。
3.
投射。
1.出自《解語花·偶見》詞多情過客,空費汝、星眸小擲。
2.出自《阿毛姑娘》阿毛凝望著瑪瑙山居的屋頂,她把所有的能希望的力,都從這眼光中擲去。
4.
騰跳;縱躍。
1.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操〕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操〕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2.出自《北史·崔弘度傳》〔弘度〕嘗與訓登樓,至上層,去地四五丈,俯臨之。訓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欿擲下,至地無所損。
3.出自《答兩浙提舉趙宣德書》去年富公初薨,光往吊酹,其孤朝奉在草土中,號哭自擲,必欲使光作墓志。
4.出自《鄰峰》詩鹿窮有狂奔,虎斃猶怒擲。
5.
振動;飄動。
1.出自《曉至巴河口迎子由》詩朝來好風色,旗尾西北擲。
6.
撒下,撒播。參見“擲色”。
1.出自《齊民要術·大小麥》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
1.檢查清點。
2.今亦指清點存貨。
1.古代祭祀時放飲器的托底。
1.把商店的貨物器具等全部轉讓給人。
1.盤旋飛翔的猛雕。
2.指盤雕的圖形。
1.房產﹑器具﹑貨物等全部賣出或買進。
1.盤和鼎的并稱。古代建功立業,常刻辭于盤鼎以記之。因以指功勛的記載。
1.盤盛果品食物的統稱。
1.對文具盒的戲稱。
1.植物名。桑科無花果屬。
1.盛物的盤子。
2.方言。指臉龐。
1.旅途費用;路費。
2.指日常生活費用。
3.花費;開銷。
1.在杠子上做各種旋轉翻騰的動作。
1.流行于四川北部和陜西南部一帶的民歌,一般以問答的方式對唱。
1.指宴席的盤肴規格。
1.盤曲的木根。喻難辦之事。
1.樹根盤曲,枝節交錯。比喻繁難復雜不易解決的事情。
1.喻盤問底細。
1.猶環繞。
神話中開天辟地的人。傳說他生于天地混沌中,后來天地開辟,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他也每日生長一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就極高,地就極厚。他死后,身體各個部分變成了日月、星辰、高山、河流、草木等。
1.雜技節目的一種。
1.對太湖石的戲稱。
1.峰崖環繞的山谷。
1.相互勾結。
2.各自盤踞,相互為敵。
1.見"盤瓠"。
1.古神話中人名。據《后漢書.南蠻傳》﹑晉干寶《搜神記》等書記載,遠古帝嚳(高辛氏)時,有老婦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盤,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按,《玄中記》作"盤護"◇盤瓠助帝嚳取犬戎吳將軍頭,帝嚳以少女妻之。負而走入南山,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后子孫繁衍。
2.泛指南方少數民族。
1.以彩線盤繞編織成花形的一種工藝。
1.交談;談話。
1.古代行禮時回旋揖讓的動作。
①徘徊;逗留在舅舅家盤桓多天,把事情耽擱了。②曲折;盤曲彎曲盤桓的枝條。③回環旋繞炊煙盤桓向天空。
1.即臥髻。盤卷屈折其發而成。
1.游樂無度。
1.蜿蜒盤曲。
1.清點檢查貨物。
1.盤查擒獲。
1.廣積厚蓄。
1.盤曲的山腳。
1.盤算,計算。
1.方言。指善于管理家務。
1.《詩·衛風·考盤》"考盤在澗,碩人之寬。"毛傳"考,成;盤,樂也。山夾水曰澗。"朱熹集傳"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后因以"盤澗"指山林隱居之地。
1.花費。
1.舊謂搬運工役的工資。
2.猶盤腿。
1.花費。
1.花費。
1.走街串巷。
1.盤曲的樹根﹑樹節。
1.相互勾結。
1.用金線在繡品圖案上再加工。
1.盤屈遒勁。
1.卷曲纏繞。
1.猶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