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人、物、事實來表明或斷定。
2.
名詞
憑據,幫助斷定事理或情況的東西。
3.
名詞
(Zhèng)姓。
1.
告發,檢舉。
1.出自《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出自《文選·潘岳〈關中詩〉》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2.
驗證;證實。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遠。
2.出自《草木子·克謹》變不虛生,宜有其證。
3.出自《邪不壓正》臘月二十四這天,早飯以后,村支部打發人來找軟英,說有事非她去證不明白。
3.
憑證;證據。
1.出自《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平心去私,慎用六證。
2.出自《晉書·范寧傳》時更營新廟,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寧據經傳奏上,皆有典證。
3.出自《風雪》我們不能因為千百個之中有一例外,就拿例外來做證。
4.
以之為準則。一說行為端正。
1.出自《太玄·從》次三,人不攻之,自牽從之。測曰:人不攻之,自然證也。
5.
諫正。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
6.
佛教語。參悟,修行得道。
1.出自《為人請子弟出家表》庶菩提之因,發揮於正覺,涅盤之證,幽贊於宸階。
2.出自《書黃安二上人手冊》故釋迦成道而諸人同證妙樂,其視保守一家之人何如耶?
3.出自《淞濱瑣話·魏月波》修三生之慧業,證前世之夙因。永結凈緣,誕登道岸。
7.
病況,癥候。后多作“癥”。
1.出自《列子·周穆王》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2.出自《翰林醫痊王君墓志銘》未嘗多用藥,病雖數證,亦才下一藥,曰:“此病之本也,本除而余病去矣。”
3.出自《老殘游記》請先生照證施治,如果好了,自當重謝。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