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寶貝,寶貴的東西。
2.
形容詞
寶貴的;貴重的。
3.
動詞
看重,重視,愛惜。
4.
名詞
(Zhēn)姓。
1.
亦作“珎”。亦作“鉁”。亦作“錱”。
2.
貴重;精美。
1.出自《運命論》名與身孰親也,得與失孰賢也,榮與辱孰珍也。
2.出自《抱樸子·嘉遁》茅茨艷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
3.出自《論衡·宣漢》牛馬珍于白雉,近屬不若遠物。
3.
珍貴的;稀有的;精美的。參見“珍禽”、“珍木”。
1.出自《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2.出自《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詩珍禽在羅網,微命若游絲。
3.出自《茅齋》詩檐樹吐新花,枝頭語珍禽。
4.出自《新疆風土雜憶》在山腰之湖畔……亦無其他奇卉異草,珍禽瑞獸。
5.出自《文選·劉楨〈公宴詩〉》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
6.出自《拾遺記·秦始皇》窮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
7.出自《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好鳥集珍木,高才列華堂。
8.出自《夏日園居雜詠》三載重來榻未移,忽看珍木復清池。
4.
精美的食物。
1.出自《禮記·王制》八十常珍。
2.出自《后漢書·章帝紀》身御浣衣,食無兼珍。
3.出自《雜興》詩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
5.
重視,珍惜。
1.出自《左傳·文公八年》書曰“公子遂”,珍之也。
2.出自《送惠師》詩離合自古然,辭別安足珍。
3.出自《柏枧山房詩集自序》語得來處,拙而足珍;言乃無稽,巧而必斥。
6.
比喻賢才。
1.出自《墨子·尚賢上》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7.
喻善道、美德。
1.出自《禮記·德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出自《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于皇先生,抱寶懷珍。
8.
珠玉等寶物。亦泛指貴重之物。
1.出自《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遠方莫不致其珍。
2.出自《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和隋之珍也。
3.出自《隸釋·漢玄儒先生婁壽碑》身歿聲鬯,千載作珍,綿之日月,與金石存。
4.出自《笙賦》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
5.出自《和樂天送客游嶺南》定應玄發變,焉用翠毛珍。
1.通曉軍事。
1.方言。不知道。
1.了解社會常規;了解自然法則。
1.了解臣子的無過于君主。
1.謂有羞惡之心。
1.亦作"知縱"。
2.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律定為有罪。
1.明智通達。
1.猶知遇。謂重視優待。
1.舊時一種宴客或集會的通知單。上寫被邀請者的姓名,專人持單面邀,應邀者在自己名下寫"知"字,辭謝者則寫"謝"字。
1.謂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2.認識道路。
3.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4.公文用語。猶知悉。多見于詔令。
5.猶厲害。
1.知所獲取。
2.謂彼此投契。
3.曉得。
1.懂得道德。
2.知道別人施與的恩德。
1.知道底細。
1.懂得法律條例而故意違犯。
1.知禮法。語本《論語.先進》"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劉寶楠正義引鄭玄曰"方,禮法也。"
2.謂知道正確的行為方向。
①與四周距離相等的位置或部位圓中心|市中心。②占據重要地位或起主干作用的地方商貿中心|政治中心。③事物的主要部分問題的中心|確定文章中心|中心議題|中心環節。
也稱點對稱”。如果一個圖形繞著一個點旋轉180°后,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稱這兩個圖形關于這個點成中心對稱。這個點稱為對稱中心。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遺傳信息在細胞內生物大分子之間轉移的基本法則。認為遺傳信息的轉移只能從脫氧核糖核酸到核糖核酸(轉錄),從核糖核酸到蛋白質(轉譯)。現已發現,在某些生物中,核糖核酸通過逆轉錄,也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脫氧核糖核酸。
1.以圓心為頂點﹑半徑為兩邊的角。也稱圓心角。
1.文章或發言中的主要思想內容。
2.指言行的主導思想。
1.內部的嫌隙﹑爭端。
由衰落而重新興盛起來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1.指諸葛恢等東晉三名臣。
1.指漢劉蒼所作《光武受命中興頌》。
2.泛指為帝王歌功頌德的詩文。
1.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軌道運轉,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觀察中星可確定四時。
又稱子午儀”。一種觀測恒星過中天時刻的天體測量儀器。由望遠鏡、尋星度盤、水準器、支座等組成。望遠鏡垂直放置在東南向的水平軸上,可在子午圈平面內旋轉。
1.中等刑罰。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2.泛指中庸之道。
3.中等德行。
1.中書﹑行人﹑大理評事和太常博士四種官職的合稱。
1.中等規模;中等規格。
1.謂不表示性別。
2.化學上指既不呈酸性又不呈堿性的性質,如純水的性質。
指自地面至約60千米高度的大氣層。主要由中性氣體組成。層內的大氣有時可能在局部有較多的帶電粒子(如雷暴時),但一般情況下帶電粒子少。
1.才德一般的兄長。
1.從中偵察。
1.中間休息;中途休息。
2.指每月中旬的休沐日。
1.指胸腔。
2.指心。
3.里面空虛。
4.猶虛心。
5.中氣虛弱。
1.軒中。軒,有窗檻的長廊。
1.被選中;合格。
2.特指科舉應試被錄取。
1.鼎耳。喻天子的輔臣。
2.指鼎銘。
①亦稱舊學”。與西學”相對。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特指以倫常名教”為核心的中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②實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學校。中國一般分為初中、高中兩級。分別招收小學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或有同等學力人員。有的實行六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分段;有的實行五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或不分段。
中國中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1981年8月正式頒布。共十條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準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二、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三、專心聽講,勤于思考,認真完成作業。四、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五、積極參加勞動,愛惜勞動成果。六、生活儉樸,講究衛生,不吸煙,不喝酒,不隨地吐痰。七、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國家法令。八、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九、熱愛集體,愛護公物,不做對人民有害的事。十、誠實謙虛,有錯就改。
1.謂宴飲間斟酒至第二遍。
1.一個月的中間十天,即從十一日到二十日。
1.酒器名。
中亞細亞”的簡稱。指亞歐大陸的中部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1.謂中庭戒備。古代帝王元旦朝會或郊祀等大典的儀節之一。
1.山巖之中。
2.山巖名。在四川眉山。
1.筳席;宴飲之中。
1.戲曲名詞。一小節音樂的第三個拍子。一板三眼的節拍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頭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戲曲曲譜上,以"。"作為中眼的符號。
1.四方之中。
2.中間。
3.古指國君。
4.今指國家政權或政治團體的最高領導機構。
5.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黃,故又以中央代表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