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周代諸侯國名,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中部、北部一帶。
2.
名詞
古代詩文中承河北南部為趙。
3.
名詞
姓。
1.
超騰,疾行。
1.出自《穆天子傳》己卯,天子北征,趙行□舍。
2.出自《廣雅·釋言》趙,及也。
2.
虛妄不實;瞎說。
1.出自《戒庵老人漫筆·麻嗏籠統趙》今人以虛罔不實而斥其妄行者,則曰趙。《爾雅》“休,無實李”。郭璞云:“一名趙李?!鄙w無實者虛也,疑即此趙字。
2.出自《新灌園傳奇·灌園邂逅》有時節使腿牽拳,燥個寡皮胄。無腔笛吹介兩聲,自道有趣。用起村學問,亂嚼蛆趙介兩句。
3.出自《何典》千算萬計,連我的壁挺如意,頭肯簪,趙珠花,俱上了鬼當里,當出銀子,方能湊足數目送去,弄你出來。
3.
古國名。周穆王封造父于趙,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境。
4.
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趙烈侯與魏、韓三家分晉,建立趙國。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陜西東北角及河北西南部。
5.
古國名。東晉時,劉曜稱帝,國號趙,史稱前趙。
6.
古國名。東晉時,石勒稱帝,國號趙,史稱后趙。
7.
戰國七雄之一秦的別稱。
1.出自《法言·重黎》或問:“趙世多神,何也?”
2.出自《文選·曹植〈求自試表〉》絕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
8.
姓。
1.亦作"強諫"。
2.極力諍諫。
1.謂仗勢做超越本分的事。
1.在英勇的將領率領下不會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下沒有弱者。
1.見"強劫"。
1.亦作"強劫"。亦作"強刼"。亦作"強刦"。
2.以強力奪取。
3.強行劫持。
1.見"強劫"。
1.謂較為親近。
1.亦作"強進"。
2.謂勉強進用。
3.強行前進;強行深入。
1.勉強喝酒。
1.百合的別名。
1.強暴而又才智出眾。
1.亦作"強亢"。
2.剛愎。
1.驕橫。
1.高傲。
1.嘴硬;強辯。
2.猶夸口。
1.謂勤奮攻讀。
1.謂由壯年轉入衰老。
1.猶強迫。強行勒迫。
德國哲學家尼采用語。他認為強力意志是宇宙的本原,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則與生活原則,因而主張弱肉強食就是道德,戰爭是強力意志的最高實現等。
1.剛愎嚴厲。
1.能力強的官吏。
1.見"強梁"。
1.強者的命令。
1.比喻雖為強大者,但也壓不住盤據在當地的勢力。
1.強暴的敵人。
1.草名。即狗脊。蕨類植物,多年生草本。廣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可供食用和釀酒,有些地方亦以入藥。
1.勉強附和,勉強服從。
1.猶豪邁。
1.亦作"強勉"。
2.努力;盡力而為。
3.硬去做不愿做的事或難以做到的事。
4.生硬;不自然。
1.亦作"強敏"。
2.干練﹑機敏。
1.亦作"強名"。
2.猶盛名。
1.亦作"強明"。
2.強干精明。
1.亦作"強難"。
2.無理地加以詰難。
1.亦作"強能"。
2.精明強干。
1.見"強扭的瓜不甜"。
1.喻條件不成熟而勉強去做,往往不會有滿意的結果。
1.亦作"強弩"。
2.強勁的弓;硬弓。
3.借指能開硬弓的射手。
1.同"強弩之末"。
1.亦作"強弩之極"。
2.猶強弩之末。
強弓所發射的箭臨到末了,已經沒有什么穿透力了。比喻強大的勢力已經衰竭,起不了什么作用同亞洲的崛起和發展相比,西方的現狀已同強弩之末。
1.強橫暴虐。
1.亦作"強迫"。
2.施加壓力使服從;迫使。
人格障礙之一。表現為具有強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為,過分追求完美,循規蹈矩;要求別人也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習慣行事;行動猶豫不決;情緒上過分克制;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極度緊張。
1.亦作"強起"。
2.勉強起床。
3.強行起用。
1.桀驁不馴的氣性。
1.亦作"強鉗"。
2.強行壓制,不讓人講話。
1.亦作"強強"。相隨貌。
2.引申為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3.猶言直挺挺。
1.以暴力搶奪。
1.剛正嚴切。
1.比較親近的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