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虼蚤,昆蟲,即跳蚤,身體赤褐色,善跳躍,寄生在人畜的身體上,吸血液,能傳染鼠疫等疾病。
2.
〈古〉又同“早”。
1.
亦作“??”、“??”。跳蚤。又名虼蚤。赤褐色,善跳躍。寄生在人或哺乳動物身上,吸血液,是傳染鼠疫、斑疹傷寒等病的媒介。參見“虼蚤”。
1.出自《莊子·秋水》鴟鵂夜撮蚤,察毫末。
2.出自《易林·坤之漸》探懷得蚤,所愿失道。
3.出自《山堂肆考·昆蟲三·蚤》》蚤,嚙人蟲也。黑色善跳。俗云:虱生汗垢,蚤生積灰。亦有雌雄,雄小雌大。或曰布谷鳥所吐,如蚊母之吐蚊也。故三月蚤多,至四五月漸衰。
4.出自《華蓋集·夏三蟲》夏天近了,將有三蟲:蚤,蚊,蠅。
2.
幸虧。
1.出自《東坡夢》貧僧了緣和尚,昨日被東坡學士魔障了一日。蚤是貧僧,若是第二個,怎生是好。
3.
通“早”。朝;早晨。
1.出自《詩·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2.出自《管子·治國》常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種而五獲。
3.出自《送壽宏毅應奉赴興國路經歷》詩絳蠟夜深催視草,紫泥春蚤聽宣麻。
4.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此時天時已晚,路上難保無虞。相公千金之軀,不如小房過夜,明日蚤行。
4.
通“早”。指時間在先的。和“遲”相對。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
2.出自《漢書·文帝紀》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
3.出自《洛陽高少府瀍陽后庵》詩韭蚤春先綠,菘肥秋末黃。
4.出自《中西紀事·猾夏之漸》臥榻之旁,豈容若輩鼾睡……江統《徙戎論》,蓋蚤燭於幾,先以為羽毛既豐,不至破壞人之天下不已。
5.
見“蚤休”。多年生草本。莖高1至1.5米。葉6至11枚(通常7枚),輪生莖頂,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黃綠色,夏季自輪生葉的中間抽出。漿果紅色或紫色,根狀莖肥大,棕褐色,可入藥,有小毒,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毒等癥。又稱七葉一枝花、重樓、草河車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蚤休》。
1.旁門左道用以欺人惑眾的法術。
1.亦作"妖僮"。
2.美少年。多指男色。
3.邪惡的小子。對興兵作亂者或侵略者的蔑稱。
1.見"妖童"。
1.指美女。
2.怪異的玩好。
1.怪異荒誕。
2.指怪異荒誕之說。
3.指妖術,旁門左道。
1.猶妖訛。怪誕乖謬。
2.指怪誕乖謬的行為。
1.指怪異﹑反常的事物。
2.妖怪,妖精。
3.不祥之物。
4.指奇巧的器物。
5.有妖術的人。
1.美麗而嫻雅。
1.閑雅。
1.兇兆和吉兆。
2.指顯示災異的兇兆。
1.妖異怪誕。
2.指鬼怪神祟及其桅。
3.能用邪術害人的妖人。
4.喻奸佞之人。
5.猶夭斜。裊娜多姿。
1.古代指預兆災禍的星,如彗星等。
1.裝束奇特,舉止輕佻。多形容女性。
1.見"妖幸"。
1.見"妖兇"。
1.艷麗。
2.指美女。
1.怪誕不經的邪說。
2.猶妄言,胡說。
3.秦漢時罪名之一。
1.以妖異不經之言欺誑﹑煽惑眾人。
1.見"妖艷"。
1.美盛貌。
艷麗皓齒明眸,異常妖冶。也指艷而不正派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1.修飾,使貌美。
1.反常怪異的現象。
2.鬼怪。
3.美艷奇異。
1.淫靡。多指樂聲。
2.怪誕邪僻。
3.輕狂放浪。
1.謂妖異禍變因人之行為違背常道而產生。
1.古代指天時﹑物類的反常現象。
1.詈詞。舊指以妖言惑眾倡亂的人。
1.艷麗的姿容。
1.茂盛貌。
1.指反常﹑怪異的現象。
1.怪異不正之言。
1.猶惡黨,逆黨。
1.邪道,邪教。
1.怪誕虛妄。
1.不祥的云氣。
1.指反常﹑怪異的事物與現象。
1.怪異之火。
1.以祅異的言行蠱惑人。
1.妖艷的美女。
1.不祥之氣。比喻寇亂。
1.不祥的辭句。
1.謂假冒別家牌號﹑商標﹐以偽亂真﹐從中謀利。
1.初學毛筆字時襯在紙下供描摹的字樣。
1.指附庸國。
1.附和;應和。
1.謂暗中呼應。
1.蹤影;痕跡。
1.貼照片的簿冊。
1.形容迅速接應。
1.謂先照原書影摹﹐然后上版開雕。珍貴古籍﹐為存其本來面目﹐清干嘉以后﹐每用此法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