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遇到(不幸或不利的事)。
2.
量詞
(~兒)量詞。①圈兒,周。②回,次。
3.
名詞
(Zāo)姓。
1.
逢,遇到。
1.出自《禮記·曲禮上》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
2.出自《后漢書·儒林傳下·張玄》今日相遭,真解蒙矣!
3.出自《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薄技遭休明,一第君所唱。
4.出自《紅樓夢》二姑娘這么一個人,為什么命里遭著這樣的人!
5.出自《彷徨·祝?!?/span>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
2.
遭受;受到。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閔兇,不能文。
2.出自《論衡·命義》遭者,遭逢非常之變,若成湯囚夏臺,文王厄誘里矣。
3.出自《佳人》詩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4.出自《地板》大前年遭了旱災,地租沒有收一顆,把幾顆余糧用了個光。
3.
際遇。
1.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顧嘗好倜儻之策,時莫能聽用其謀,喟然長嘆,自傷不遭。
2.出自《鈷??潭西小丘記》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4.
周圍。
1.出自《履園叢話·精怪·投井》其甕上有“天雷火”三字,符四條,貼於四遭。
5.
量詞。周,圈。
1.出自《寒地百姓吟》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2.出自《賞花時·風情》套曲藤纏葛數千遭,把麗春園纏倒。
3.出自《水滸傳》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
6.
量詞。猶次,回。
1.出自《朱子語類》想當時識這道理者亦多,所以孔子亦要行一遭問禮於老聃。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自此每一遭痛發,便去請僧道保禳,或是東岳燒獻。
3.出自《說舞》舞師把舞人們巡視過一遭之后,就回身走向那些婦女們。
7.
量詞。猶排。
1.出自《魔合羅》俺家里有一遭新板闥,住兩間高瓦房。
1.見"慧鏡"。
1.聰明敏捷。
1.佛教語。謂智慧穎悟。
2.指聰明解事。
1.聰明機警。
1.亦作"慧鑒"。
2.佛教語。謂智慧能照物如鏡,故稱。
1.佛教語。謂無幽不照的智慧。
1.佛教語。謂能自覺覺人的大智慧。
1.聰穎俊美。
1.佛教語。五力之一。謂觀悟苦﹑集﹑滅﹑道四諦,達到解脫之力。亦泛指智慧之力。見《雜阿含經》卷二六。
1.聰明秀麗。
1.聰明伶俐。
1.指佛門。
1.聰明美麗。
1.佛教語。謂進入智慧的法門。
1.聰明。
1.指弘傳的佛法。佛教以智慧為法身的壽命,智慧夭,則法身亡,故云慧命。
2.引申指人的智慧所注。
3.僧人的尊稱。
1.佛教語。謂能悉知眾生心想及過去﹑未來等的佛眼。
2.泛指洞察一切的銳利眼光。
一作惠能”。唐代僧人。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本姓盧,世居范陽(今北京大興),生于南海新興(今屬廣東)。原以賣柴為生,后投禪宗五祖弘忍門下作劈柴踏碓的行者”‰忍選嗣時作一偈被認可,得秘授禪法和法衣。宣傳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成為禪宗正系。其說教被弟子編成《六祖壇經》行世。
1.聰明靈巧。
1.又稱慧山泉﹑惠山泉。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白石塢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釀酒,稱慧泉酒。唐陸羽稱之為天下第二泉,元趙孟俯書"天下第二泉"五字鐫石上。
1.清醒貌。
1.聰敏的人。
1.佛教語。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
2.指佛釋迦牟尼。
1.聰穎精明。
1.聰明的人。
1.佛教語。謂智慧如水,能洗滌一切煩惱污垢。
1.稱人聽覺的敬詞。
1.聰明穎悟。
原是佛教用語,指能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1.即彗星。
1.佛教謂智慧之性。
2.聰明的氣質。
1.聰明。
1.聰明雅致。
1.聰明美麗。
1.佛教語。指智慧的業緣。
1.《宋書.謝靈運傳》"太守孟顗事佛精懇,而為靈運所輕,嘗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后。'顗深恨此言。"后以"慧業文人"指有文學天才并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1.即貝葉。指佛經。
1.佛教語。謂佛法的義諦。
1.聰明穎悟。
1.佛教語。謂佛菩薩普濟眾生,如雨之潤澤萬物。
1.猶妙語。
1.佛教謂能破除眾生煩惱(又稱熱惱)的智慧。月光清涼,故以為喻。
1.佛教語。智慧之云,喻佛法若大云覆被一切眾生。
1.佛教語。猶慧炬。
1.聰穎的天資。
1.聰慧機智。
1.佛教語。猶慧炬。
1.謂順應天意進行討伐。
1.運載棺柩的車子。
1.小棺材,亦泛指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