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干燥;缺少或沒有水分。
2.
名詞
中醫指一種致病的重要因素。
1.
亦作“煰”。
2.
缺少水分;干燥。
1.出自《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2.出自《和裴儀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氣風云高。
3.出自《天工開物·治絲》凡供治絲薪,取極燥無煙濕者,則寳色不損。
4.出自《團圓·小帳》聲音大得過了火,叫得嗓子有點發燥,他就咽了一口唾沫。
3.
指使干燥。
1.出自《易·說卦》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2.出自《雜興》詩風日燥水田,水涸塵飛起。
3.出自《樂論》日,吾見其所以燥萬物也。
4.
燥熱。
1.出自《苦熱嘆四十六韻》燥惟以靜勝,事須以義制。
2.出自《紅樓夢》﹝寶玉﹞一時按捺不住,眼淚便要下來,恐人看見,便說身上燥的很,脫脫衣裳去。
5.
指使燥熱。
1.出自《伏日就湯評事衡湖上避暑》詩大火方燥石,停云晝亦收。
6.
焦急;焦躁。
1.出自《江西詩派小序·晁叔用》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留落不遇,往往燥心污筆,有怨悱憤悷沈抑之思。
2.出自《西游記》那火焰山平平熄焰,寂寂除光……此時三藏解燥除煩,清心了意。
3.出自《白雪遺音·小郎兒·春》銀壺美酒你不到,失奴信兒喲。哄奴等到,燥殺人兒喲,正三更。
7.
中醫指病因“六淫”之一。參見“六淫”。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2.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8.
指藥性干熱;燥烈。
1.出自《本草綱目·序例一·十劑》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桑皮之屬。
2.出自《儒林外史》晚生每見近日醫家嫌半夏燥,一遇痰癥,就改用貝母;不知用貝母療濕痰,反為不美。
9.
書法用語。指用墨少。
1.出自《用筆論》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
2.出自《續書譜·用墨》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1.古代的一種酷刑。以斧砧斷人之腰。
1.腰間所佩的印。
1.討債。
1.攔截;攔阻。
2.邀請。
1.重鎮。
1.重要證據。
1.重大的政事。
1.猶總之。
1.腰肢。要﹐"腰"的古字。
1.書簡套語。鑒察﹑察知。
1.強行扣留。
1.重要的職位。
主要的意思目的摘錄文件要旨,編成簡報。
1.見"要旨"。
1.指盟誓之誠信。
2.立盟。
1.要職。
1.邀請招致。
1.猶重要。多指重要的職位或地域。
1.將葫蘆系于腰間渡水﹐作用如舟﹐稱"要舟"。亦指系在腰間賴以直立水中的工具。
1.重要之事;首要之事。
1.用麥稈﹑稻草等臨時擰成的繩狀物﹐用來捆麥子稻子等。
2.捆貨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條狀物。
1.應自;須自。
1.謂嘴饞向別人索取食物。
1.謂最為重要﹐緊要。
2.引申指要義。
1.長筒襪。
1.見"獟悍"。
1.亦作"獟騛"。
2.健捷勇悍。
1.幼鷂。
1.唐代宮廷飼養獵鷂的官署。
1.裝在紙鷂上的竹簧琴,受風時發出鳴聲。
1.雀鷹。
1.一種青質五彩的野雞。
1.鷂的俗稱。
2.紙鳶,風箏。
1.武術﹑雜技身段的一種。謂身體懸空翻轉,輕捷如鷂之旋飛。
1.古代一種輕便軍鞋。
1.草名。也稱莎草。
1.同"薬侯"。
1.炫耀武力。
1.光大德澤。
2.北齊武成帝后宮女官名稱。
1.閃爍。
1.炫耀武力。
1.猶光華。
1.太陽。
1.顯耀名聲。
1.猶顯揚。
1.指北極星。
1.顯示奇跡;顯示奇策。
1.燦爛的陽光。
2.映日。
1.猶曜兵。
1.謂整飭軍旅,炫耀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