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蹔”。
2.
須臾;短時間。
1.出自《說文·日部》暫,不久也。
2.出自《秦中吟·重賦》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3.出自《圣武記》晝長夜暫,北極出地五十一度。
4.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死》不過設想中的做鬼的久暫,卻因其人的生前的貧富而不同。
5.出自《集韻?談韻》暫,須臾也。
3.
副詞。突然。
1.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2.出自《與子儼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3.出自《商調蝶戀花》詞兩意相歡朝又暮,爭奈郎鞭,暫指長安路。
4.
副詞。剛剛;剛才。
1.出自《后漢書·黃憲傳》友人勸其仕,憲亦不拒之。暫到京而還,竟無所就。
2.出自《和高仆射罷節度授少保分司喜游山水之作》暫辭八座罷雙旌,便作登山臨水行。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恰俺與鶯鶯,鴛幃暫相守,被功名使人離缺。
5.
副詞。猶一旦;一經。
1.出自《后漢書·李固傳》間隙一開,則邪人動心;利競暫啟,則仁義道塞。
2.出自《柳腰輕》詞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
6.
副詞。暫且;暫時。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2.出自《祭十二郎文》吾與汝具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
3.出自《四世同堂》﹝老劉﹞想教約翰明白,他們兩個根本不同,可是一時找不到話,所以只好暫不放走約翰。
7.
副詞。即,便。
1.出自《北史·藝術傳下·徐之才》之才醫術最高,偏被命召……帝(病)每發動,暫遣騎追之,針藥所加,應時必效。
2.出自《赴蘇州至常州答賈舍人》詩厭見簿書先眼合,喜逢杯酒暫眉開。
8.
通“漸”。欺詐。見《經義述聞·尚書上》。見《春秋左傳讀·婦人暫而免諸國》。
1.出自《書·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
2.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9.
通“漸”。始,初。
1.出自《別賦》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
1.比喻說話動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際。
1.逆子。
1.指家族內部的淫亂。
2.搞亂親族關系。
1.猶胡作非為。
1.混雜在一起。
2.形容極為混亂。
1.鷂子左翅上的復翎。
1.搶劫。
1.拷打;笞擊。
1.拷打。
1.搶劫,抄掠。
1.擦過或拂過地面。
2.掠奪土地。
1.見"掠奪"。
1.用搶騙等方式販賣人口。
1.猶言屈打成招。
1.搶劫。
1.亦作"掠拷"。
2.笞擊拷問。考,通"拷"。
1.見"掠考"。
1.拷打訊問。
1.屈打成招,以立罪名。
1.見"掠鹵"。
1.見"掠鹵"。
17-20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中國東南沿海的貧苦勞動人民誘騙販賣到殖民地去的活動。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者公開在中國一些口岸設立洋行,經營這種苦力貿易”。華工大多被裝在稱為浮動地獄”的船上運往美、澳等洲,賣給農場主或資本家從事奴隸勞動。
1.擾亂,搗亂。
1.劫奪;掠奪。
2.撇取,從表面舀取。
1.拷打而死。
2.搶劫殺戮。
1.搶劫后的剩余之物。
2.指劫掠剩余之物。
1.見"掠剩使"。
1.古人迷信,謂人之收入皆有前定,過此將被陰司所掠。陰司主其事者為"掠剩使",亦稱"掠剩鬼"。
1.梳子。
1.剽竊抄襲。
2.猶飄拂。
1.梳理齊整貌。
1.竊取虛名。
1.占有﹑役使。
1.猶言浮光掠影。
1.不經意,隨便。
1.壓陣。
1.拷打訊問。
1.獨木橋。
1.綰發的頭巾之類。
2.篦子。梳頭用具。
1.謂謀略高明,世所少有。
1.簡要地陳述。
1.攻占城池。
1.簡略的傳記。
1.大嘴巴。
1.差不多;大約相等。
1.巡視邊境。
2.占領土地;侵占土地。
3.掠過地面。
1.攻克平定。
2.猶稍定。
3.大體制定。
1.掠奪。
1.比較起來,稍微強一點。
1.俘獲。
2.指游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