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積聚,積蓄。
1.
亦作“揝”。
2.
積聚,積蓄。
1.出自《全元散曲·梧葉兒·嘲貪漢》曲看兒女如銜泥燕,愛錢財似競血蠅。無明夜攢金銀,都做充饑畫餅。
2.出自《紅樓夢》他的公共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攢了,又放出去。
3.出自《福貴》這七八年來,雖然也沒有攢下什么家當(dāng),也買了一頭牛,攢下一窯谷,一大窯子山藥蛋。
3.
彎曲,卷曲。
1.出自《集韻·上緩》攢,折也。
2.出自《物理小識·鳥獸上·貓》提其耳而四足攢者良,以長則懶也。
4.
用同“趲”。趕作;加緊。
1.出自《神奴兒》[張千云]正在司房里攢文書哩。
2.出自《水滸傳》看看天色漸晚,月色光明,眾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凈攢未辦的工程。
1.滿江。
1.猶連片。
2.接壤。
1.吉利的時辰。一晝夜自子至亥為十二辰。
2.指吉日。
1.美好的名稱﹑稱號。
2.好名聲。
1.命令,上級命令下級。
1.即令支。
1.對他人母親的敬稱。
1.美好的言辭。
1.謂高雅而通達(dá)。
1.猶吉日。
1.舊指皇后生日。
1.美德。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1.古代以稱自己的弟輩,猶言賢弟。
2.對他人之弟的敬稱。
1.好的典章法度。
2.泛指憲章法令。
3.指美好的典禮﹑儀式。
4.指垂范后世的典籍。
1.可為楷模的美德。
2.指良好的典范。
1.美好芳香。
1.指賢淑的媳婦。
1.令﹑格均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國家的法令或規(guī)章。
1.對中書令的尊稱。中唐以后,節(jié)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
1.一種小鼓,飲宴時有節(jié)奏地敲擊,以行酒令。
1.宴會上主持行酒令的人。
1.良好的法度﹑制度。
1.賢惠的妻子。
2.用以敬稱對方的妻妾。
1.古地名。春秋晉地,故城在今山西臨猗西。
2.復(fù)姓。春秋晉魏顆封于令狐,別為令狐氏。《國語.晉語七》稱顆子頡為令狐文子◇世因以為姓,如《三國志.魏志》有令狐愚。
復(fù)姓。
1.猶聰慧。
1.美盛的業(yè)績。
1.第一道詔令;法令的第一篇◇用為法令的通稱。
1.美好的節(jié)操。
2.猶佳節(jié)。
1.行酒令前,由主令者先飲一杯,謂之"令酒"。
1.古地名。西漢置縣,晉廢。前涼復(fù)置,旋廢。治所在今甘肅永登西北,地當(dāng)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要沖。
1.魏晉間對尚書令的敬稱◇亦以稱位居樞要的大臣。
2.對縣令的尊稱。
1.荀彧在漢末曾守尚書令,人稱荀令君,得異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氣不歇。見《太平御覽》卷七○三引晉習(xí)鑿齒《襄陽記》◇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風(fēng)采。
1.古代稱婦女所居內(nèi)室為閫◇因以"令閫"敬稱他人的妻室。
1.清楚,明白。
1.象聲詞。《詩.齊風(fēng).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毛傳"盧,田犬。令令,纓環(huán)聲。"一說"令"通"獜","令令"為健壯貌。《說文.犬部》引此詩作"盧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廣韻》引'犬健也'……許蓋取三家詩也。"
1.宋代指縣令﹑錄事參軍一級的地方官吏。
1.猶美好。
1.猶言賢妹。
2.尊稱對方之妹。
1.美好的聲譽(yù)。
2.美好的名稱。
1.猶嘉謀,善策。
2.指有功于國的謀臣。
1.賢德的母親。
1.吉祥的年份。
1.舊指道士進(jìn)行迷信活動時發(fā)令的木牌。
1.擲骰子用的盆。一種賭具,可擲骰以行令,故稱。
1.好配偶。
1.漢代稱階前的磚道。令,通"瓴";祴,通"陔"。
1.指通過關(guān)卡的憑證。
1.同"伶俜"。
2.孤單。
1.指尚書令與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