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燒火煮飯。
2.
名詞
灶。
3.
名詞
(Cuàn)姓。
1.
亦作“熶”、“?”、“??”。
2.
燒火煮飯。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2.出自《送喬秀才歸高郵》詩長年客塵沙,無婦助親爨。
3.出自《張隱君墓志銘》虛行五十里,困不能自達,寧解衣易米以?。
4.出自《紅樓夢》聞得赦老與政老同房各爨的,理應遵旨查看賈赦的家資。
3.
指燒火做飯的人。
1.出自《莊子·人間世》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
2.出自《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而下至屠爨販卒嫗娃童稚,上至大人先生高才碩學,凡此諸思想必居一於是。
4.
泛指燒煮。
1.出自《周禮·夏官·挈壺氏》及冬,則以火爨水,而沸之,而沃之。
2.出自《論衡·感虛》夫熯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不能熱也。
3.出自《齊東野語·溫泉寒火》水為火爨,則沸而熟物。
4.出自《官兵行》君不見賊去人歸猶爨食,官兵所過生荊棘。
5.
焚燒。
1.出自《種術》詩爨竹茹芳葉,寧慮瘵與瘥。
2.出自《山行》詩三尺古琴余爨跡,一枝禪杖帶湘斑。
3.出自《贈方爾止處士》詩街頭鹿賤豕同價,灶下松多爨最香。
6.
灶。
1.出自《墨子·備城門》二舍共一井爨。
2.出自《欒城》詩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
3.出自《東周列國志》楚軍在橋北晨炊,望見追兵來到,棄其釜爨而遁。
7.
戲曲名詞。宋雜劇、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舊時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劇。
1.出自《武林舊事·圣節》雜劇,吳師賢已下,做《君圣臣賢爨》,斷送《萬歲聲》。
2.出自《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套曲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么撥。
8.
古星名。即今之水星。參見“爨星”。按,《史記·天官書》:“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司馬貞索隱:“謂辰星出西方。辰,水也。
1.出自《廣雅·釋天》辰星謂之爨星。
9.
我國古族群名和古地名。三國、晉、南北朝時期由南中占統治地位的建寧(當今云南省曲靖地區)大姓爨氏集團演變而來。分成東爨、西爨兩部。均在今云南省東部。唐代東爨為烏蠻,西爨為白蠻。元代稱烏蠻為黑爨,白蠻為白爨。明以后,爨專指羅羅。
1.出自《越縵堂讀書記·劉宋寧州刺史爨龍顏碑跋》蓋爨氏自漢蜀迄宋齊,枝葉遍於南州,世為州長,梁以后遂據其地,名之曰爨蠻。
10.
姓。戰國時有爨襄。見《戰國策·魏策一》。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爨氏,望出晉昌。后漢河南尹爨肅。見謝承《后漢書》。
也稱單檔”。曲藝表演形式之一。由一個演員表演。如一人表演的相聲稱為單口相聲”,一人表演的評彈稱單檔”等。
1.只有一個人表演的快板。
1.只有一個人表演的相聲。
1.單層的褲子。
1.見"單款"。
1.謂至誠懇摯的情意。
1.詈詞。猶蠢貨;無賴。
1.猶言樽酒。單,通"簞"。
1.孤獨無依的老人。
1.猶孤弱。
1.孤立,獨立。
1.漢字偏旁名,形狀是"亻",如"位﹑信﹑你﹑佳"等字的左邊的部分。
1.計算利息的一種方法。只按照本金計算利息,其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復計算。
1.單相思。
1.單寒貧困。
1.單獨,另外。
1.簡陋。
1.孤立而暴露。
1.茍簡。
1.單衣和夾衣。
2.輕便的夾衣。
1.一匹馬。
2.猶言單騎。
1.猶言單寒的家族。
1.獨宿。
1.猶只身。
1.單層的帷幕。
1.打擊樂器名。因系單面蒙皮,故名。是戲曲及民間吹打樂中的重要樂器。戲曲樂隊打擊樂和管弦樂中用以指揮其它樂器,演員歌唱時輔助板按節拍。
簡稱單片機”。制作在一片集成電路上的微型計算機。適用范圍廣,如各種測量儀器、儀表,以及工業控制、家用電器、辦公室設備等。
1.僅存的篇籍。
2.單行的篇章。
1.孤貧。
1.謂家世寒微。
1.猶凋零。
1.單獨棲息;獨宿。
1.一人一馬;獨自騎馬。
1.古代錢筮法術語。謂擲三錢而成二面一背,象征少陽之爻。
1.見"單槍匹馬"。
比喻不依助于人,單獨行動單槍匹馬,殺出重圍|他單槍匹馬,闖蕩江湖。
1.見"單槍匹馬"。
1.薄被。
1.猶單薄。
1.孤獨無依靠。
2.指孤獨無依靠的人。
1.沒有襯里的裙子。
1.孤單的樣子。
1.花樣滑冰比賽項目。分男﹑女單人滑。
單一頻率(或波長)的光。不能產生色散。由紅到紫的七色光中的每種色光并非單色光,它們都有相當寬的頻率(或波長)范圍,如波長為077~0622微米范圍內的光都稱紅光,而氦氖激光器輻射的光波單色性最好,波長為06328微米,可認為是一種單色光。
1.單衣。
1.稀少;寡弱。
2.猶言孤陋。
1.無家屬或不與家屬在一起。
2.指空身不攜帶物品。
1.未婚或喪偶的男子。亦指未帶家眷一人獨居者。
1.猶孤軍。
1.只有一種菜肴的飯食。形容食物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