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表示動作的重復或相繼發生。
2.
副詞
表示幾種性質或情況同時存在(多重復使用)。
3.
副詞
表示加重語氣,更進一層。
4.
副詞
表示某種范圍之外另有補充。
5.
副詞
表示整數外加零數。
6.
副詞
表示兩件事情互相抵觸(多聯用)。
7.
副詞
表示轉折。
8.
副詞
用在否定句或反問句里,加強語氣。
1.
重復出現;再次出現。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
2.出自《祭郴州李使君文》念睽離之在期,謂此會之難又。
3.出自《摸魚兒》詞嘆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
2.
副詞。表示重復或繼續。
1.出自《詩·小雅·巧言》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2.出自《雪賦》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又續而為白雪之歌。
3.出自《水滸傳》哥哥休去,只在我寨中且過幾時,又作商量。
4.出自《探索集·探索之三》我的小說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結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就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獲。
3.
通“宥”。寬恕。
1.出自《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
4.
通“有”。
1.出自《易·系辭上》又以尚賢也。
2.出自《老子·道經》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又欲也,以觀其所噭。
3.出自《漢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
5.
通“祐”。保佑。
1.出自《卜辭通纂》伐??方,帝受我又。
6.
副詞。表示幾種情況或性質同時存在。
1.出自《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
2.出自《大雪懷東武園亭寄孔周翰》詩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縛取吳元濟;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
3.出自《紅樓夢》寶玉聽了,又喜,又氣,又嘆。
4.出自《青春之歌》整整一天半夜,她沒有吃過一口東西,這時覺得又餓又渴。
7.
副詞。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
1.出自《墨子·非攻中》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2.出自《寓簡》凡香之至美至善者,惟真臘,真臘之又善者曰綠洋,香中之尤物也。
8.
副詞。表示在某個范圍之外有所補充。
1.出自《莊子·應帝王》始吾以夫子(指壺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矣。
2.出自《水滸傳》軍士攀緣上城,各執利刃,砍殺守城士卒。又有軍士乘木筏沖來。
3.出自《小二黑結婚》縣里把罪狀一一證實之后,除叫他們賠償大家損失外,又判了十五年徒刑。
9.
副詞。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1.出自《朝花夕拾·范愛農》我交出賬目和余款一角又兩銅元。
2.出自又如:二又三分之一。
10.
副詞。表示有矛盾的兩件事情。
1.出自《西游記》你往那里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只管在此等你。
11.
副詞。表示轉折。
1.出自《浣溪沙》詞欲上秋千四體慵,擬交人送又心忪。
2.出自《湖上小集》詩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楊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說得出來。
12.
副詞。用在否定或反問句里,加強語氣。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出自《西游記》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與不干,都在于我。
3.出自《隨想錄·多印幾本西方文學名著》多印幾本近代、現代的西方文學名著,又有什么不好呢?
1.拿出財物救濟他人。
1.見"分煙析產"。
1.把敵軍分割成零散的小股部隊,分別殲滅之,叫分殲戰。
1.判別。
2.間隔,分開。
1.區分。
2.加以區別,揀出歸類。
1.減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
2.指從中拿出一部分來。
1.謂分別建立部落。
1.區分疆界。
2.分守之地,謂轄境。
3.謂斷句。
1.志同道合之交。
1.部分,部門。
指用幾段歌詞配同一曲調的歌曲。各段歌詞在字數、韻律方面大致相同。民歌和群眾歌曲中常見,如《蘭花花》、《繡金匾》、《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
1.分割;割裂。
①一個整體分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物理學上力的分解,數學上因式的分解等。②一種物質經過化學反應而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如碳酸鈣加熱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③排解(糾紛);調解難以~ㄧ讓他替你們~~。④分化瓦解做好各項工作,促使敵人內部~。⑤解說;分辯且聽下回~(章回小說用語)ㄧ不容他~,就把他拉走了。
化學反應類型之一。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如2h2o電解2h2↑+o2↑2nahco3△na2co3+h2o+co2↑
又稱還原者”。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在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
劃分界線~線ㄧ河北省和遼寧省在山海關~。
①劃分開地區的界線過了河北河南兩省的~,就進入了豫北。②比喻界限是非的~不容混淆。
比喻過分計較小事。
1.見"分斤掰兩"。
1.散發金錢。
2.指掰食黃柑。
1.見"分斤掰兩"。
1.別離。
1.猶離別,分袂。
1.謂軍隊在必要時,把行軍縱隊迅速展開,分成若干縱隊分散前進。
1.軍隊從幾個方向前進,協同圍擊同一目標。
1.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時議分堂前紫荊花,荊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復合,荊亦再茂◇因以"分荊"喻兄弟分居。
1.劃分疆界。
1.喻夫妻離異。
導演將整個影片或電視片的內容按景別、攝法、對話、音樂、鏡頭長度等分切成許多準備拍攝的鏡頭,稱為分鏡頭。
導演拍攝影片用的工作劇本。內容包括將整部影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分切為幾百個準備拍攝的鏡頭,注明每個鏡頭的景別、攝法、畫面、對話、音樂、音響處理、鏡頭長度等。由導演根據電影文學劇本和個人構思寫成。
1.謂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
一家人分開生活~另過 ㄧ他們夫妻兩地~。
1.分離。
1.總局之下分設的辦事機構。
語法上指復句里劃分出來的相當于單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間一般有停頓,在書面上用逗號或者分號表示。分句和分句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系,常用一些關聯詞語(連詞、有關聯作用的副詞或詞組)來連接,如天晴了,雪也化了。參看〖復句〗。
1.猶決斷。
1.區別;分隔。
2.離棄;棄絕。
1.名分相等。
1.舊時收稅機關分設在各地的關卡。
①人或事物不聚在一起弟兄兩人~已經三年了ㄧ這些問題是彼此~而又聯系著的。②使分開老趙用手~人群,擠到臺前ㄧ這兩件事要~解決。
1.謂在學問業務上有不同的專長。
2.今指不同的學術或業務的類別。
1.謂河流或道路分出岔口。
2.謂一人同時口述不同內容的問題。
1.猶克扣。
1.分離。
1.指出任將帥或封疆大吏。
1.猶分賜。
1.亦作"分朗朗"。
2.清楚;分明。
1.見"分朗"。
1.分擔勞苦,盡職建功。
研究生物的種類,探索相互間的親緣關系,闡明生物界自然系統的科學。是生物進化的歷史總結。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可分為微生物分類學、植物分類學和動物分類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