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草木茂盛。
2.
同“徭”。
3.
〈書〉同“謠”。
4.
名詞
(Yáo)姓。
1.
草木茂盛貌。
1.出自《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2.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厥土黑墳,屮繇木條。
2.
通“徭”。徭役。
1.出自《商君書·徠民》民無一日之繇。
2.出自《山海經·南山經》其名曰猾懷,其音如斲木,見則縣有大繇。
3.出自《東觀漢記·光武帝紀》下縣吏無百里之繇,民無出門之役。
4.出自《資治通鑒·秦二世皇帝二年》今上急益發繇,治阿房宮。
3.
通“謡”。歌謠。參見“繇俗”。
1.出自《廣韻·平宵》《詩》云:“我歌且繇?!?/p>
2.出自《奉和詠舞》燭送空回影,衫傳篋里香。當繇好留客,故作舞衣長。
4.
通“遙”。遠。
1.出自《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
5.
通“搖”。動搖,搖動。
1.出自《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2.出自《素問·氣交變大論》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肌肉瞤酸。
6.
通“陶”。
1.出自《漢書·晁錯傳》大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
2.出自《廣韻·平豪》皋陶,舜臣,古作咎繇。
3.出自《訂訛雜錄·鐘繇》晉鐘繇,字元常。繇音遙,取“皋繇陳謨彰厥有?!敝x。
7.
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原屬閩越族,秦漢時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區。
8.
姓。漢有繇延。見《后漢書·郅惲傳》。
1.出自《后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1.象聲詞。
1.即京二胡。詳"京二胡"。
1.倔強。
1.山峰眾多貌。
1.見"滃渤"。
1.見"滃渤"。
1.亦作"滃浡"。亦作"滃勃"。
2.云蒸霧涌貌。
3.引申為磅礴。
1.云氣騰涌﹑煙霧彌漫貌。
2.水沸涌貌。
1.云氣飄浮貌。
1.云氣騰涌貌。
2.酒色混濁貌。
1.云氣騰涌貌。
1.云煙籠罩﹑昏暗晦冥貌。
1.水彌漫,浩茫。
1.云煙彌漫。
1.形容草木郁茂。
1.形容草木茂密多蔭。
1.亦作"蓊葧"。
2.草木茂盛貌。
3.引申為濃郁。
1.猶蓊勃。
1.見"蓊勃"。
1.彌漫;充塞。
1.草木繁密貌。
1.草木茂盛貌。
1.草木茂盛貌。
1.濃郁。
1.草木茂盛貌。
1.密盛貌。
1.草木茂盛貌。
2.濃密;密集。
1.草木茂盛貌。
2.密集貌。
1.草木茂密貌。
1.相傳漢末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禽的動作和姿態,編成一套體操,進行肢體活動以健身◇因稱以此法鍛煉身體為"戲五禽"。
1.亦作"戲?"。
2.戲弄輕侮。
1.險峻貌。
1.方言。即留聲機。
1.嬉戲;調戲。
1.謂在主帥的旌麾之下。引申為部下。戲,通"麾"。
1.戲班﹑劇團放置戲衣和道具的箱子。
1.玩笑;嬉笑。
2.譏笑。
1.輕薄。
打趣;開玩笑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新房里充滿戲謔的笑聲。
1.開玩笑的話。
2.開玩笑。
1.指戲曲中的關鍵精彩處。
1.復姓。春秋衛國有戲陽速。見《左傳.定公十四年》。
1.戲曲演員演戲時穿的服裝。
1.下棋。
1.亦作"戲游"。
2.游戲;游玩。
1.見"戲豫"。
1.游戲娛樂。
1.猶戲言。開玩笑的話。
2.指開玩笑。
1.亦作"戲渝"。
2.戲嬉安逸。
1.亦稱"戲園子"。
2.舊時稱專供演出戲曲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