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交付,送出,跟“收”相對。
2.
動詞
放射。
3.
動詞
產生,發生。
4.
動詞
發布;表達(多用于抽象事物)。
5.
動詞
開展,擴大,膨脹。
6.
動詞
因擁有大量財物而興旺。
7.
動詞
食物等因發酵或水浸而膨脹。
8.
動詞
發散;散發。
9.
動詞
揭露;打開。
10.
名詞
(Fā)姓。
11.
動詞
派出去。
12.
動詞
因變化而顯現、散發。
13.
動詞
流露(感情)。
14.
動詞
感到(多指不愉快的情況)。
15.
動詞
顯現出。
16.
動詞
引起;啟發。
17.
動詞
開始動作,啟程。
18.
量詞
量詞,用于槍彈、炮彈。
1.
亦作“彂”。
2.
出發;起程。
1.出自《詩·齊風·東方之日》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2.出自《孫子·軍爭》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3.出自《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云陽,落日次朱方。
4.出自《贈韋贊善別》詩扶病送君發,自憐猶不歸。
5.出自《聊齋志異·長清僧》眾謂新瘳未應遠涉。不聽,翼日遂發。
3.
繁育;生長。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種實褎,實發實秀。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是故草木之發若蒸氣,禽獸之歸若流泉。
3.出自《文賦》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
4.出自《次鄧州界》詩早晚王師收海岳,普將雷雨發萌芽。
5.出自《雨中感懷》詩芳草發遠都,平原綠油油。
4.
發生;產生。
1.出自《易·系辭上》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
2.出自《漢書·劉向傳》臣向前數言日當食,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古今罕有。
3.出自《萬歲樓》詩誰堪登望云煙里,向晚茫茫發旅愁。
4.出自《大學問》能安,則凡一念之發,一事之感,其為至善乎。
5.出自《新華文摘》志愿自度度他,自覺覺他,叫做發大心,又叫做發菩提心。
5.
施行;實行。
1.出自《詩·大雅·烝民》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2.出自《呂氏春秋·重言》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於國。
3.出自《史記·商君列傳》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
4.出自《蘇福省減賦詔》上帝基督帶朕幼,照見民困發政仁。
6.
開發;開墾。
1.出自《詩·周頌·噫嘻》駿發爾私,終三十里。
2.出自《管子·霸形》東發宋田,夾兩川,使水復東流。
3.出自《東觀漢記·第五倫傳》躬與奴共發棘田種麥。
4.出自《七哀》頹隴并墾發,萌隸營農圃。
5.出自《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詩楚山豈無銅,楚匠豈不工,君今承詔行,諭民當得中,茍能使之發,亦莫取之窮。
7.
開啟。
1.出自《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
2.出自《韓非子·難二》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
3.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4.出自《鳳凰臺上憶吹簫·除夕得梁汾閩中信因賦》詞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8.
挖掘。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一》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余,君發而用之。
2.出自《漢書·劉向傳》發人之墓,其害多矣。
3.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穿塹發渠,以備盜賊。
4.出自《七修類稿·國事·南都二墓》京師城中不許有墓。雖古者發之。
5.出自《漱華隨筆·莊廷鑨》發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沒其家產。
9.
顯現;顯露。
1.出自《詩·商頌·長發》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2.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
3.出自《漢書·王莽傳中》故新室之興也,德祥發於漢三七九世之后。
4.出自《上范希文書》而閣下誤有聽采,將引猥瑣置于左右,委言垂意,發於顏色。
5.出自《老殘游記》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
10.
表現。
1.出自《易·坤》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2.出自《孟子·原善下》蔽也者,其生於心為惑,發於政為偏,成於行為謬。
3.出自《人物志·利害》夫節清之業,著於儀容,發於德行。
4.出自《寓簡》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和可也;發而中節,謂之中可也。
11.
散發;發給。
1.出自《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大賚于四海,而萬姓悅服。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乃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
3.出自《新唐書·韓游瑰傳》陛下約士以不次之賞,今貢賦方至,發而酬之,其守自固。
4.出自《國子祭酒權刑部尚書內翰馮君神道碑銘》秋七月,霜害稼,民無所於糴。官為發粟賑貧。
5.出自《臘梅花》恰在這時,發了三個月的津貼費,每個人都有了好幾塊錢。
12.
發布;宣告。
1.出自《墨子·尚同下》國君亦為發憲布令於國之眾。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天子發號令,行禁止,以眾為勢也。
3.出自《抱樸子·明本》號未發而風移,令未施而俗易。
4.出自《通典·食貨二》今者水澇甕溢,大為災害。臣以為宜發明詔敕刺史二千石:漢氏舊堰及山谷私家小陂,皆當修繕。
5.出自《家》他說話好像在發命令。
13.
行動。
1.出自《易·坤》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2.出自《尉繚子·談制》明賞於前,決罰於后,是以發能中利,動則有功。
3.出自《寓簡》凡盜賊奸淫群飯為過惡者,白晝不敢顯行也,必昏夜合徒竊發。
4.出自《智囊補·明智·置鼓》魏李崇為兗州刺史。兗舊多劫盜。崇命村置一樓,樓皆懸鼓,盜發之處,亂擊之。
5.出自《聊齋志異·瑞云》瑞云擇婿數月,更不得一當,媼頗恚,將強奪之而未發也。
14.
發動。
1.出自《禮記·禮器》故觀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自此之后,欲發天下之大事,未嘗不獨寢,恐夢言而使人知其謀也。
3.出自《后漢書·張衡傳》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
4.出自《杜陽雜編》〔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凌云奮飛。
15.
舉事;發難。
1.出自《商君書·弱民》秦師至……莊蹺發于內,楚分為五。
2.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客謂高皇帝曰:“時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當起東南間。”不一年,陳勝、吳廣發矣。
3.出自《舊五代史·梁書·王師范傳》是日,劉??下兗州,河南數十郡同日發。
16.
倡始;提出。
1.出自《左傳·定公十四年》文子使告於趙孟曰:“范、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也。晉國有命,始禍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符三年》蔡卞事上不忠,懷奸深阻,凡惇所為,皆卞發之。
4.出自《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你是看我的作品的,我現在發一個問題:看了之后,使你麻木,還是使你清楚。
17.
闡發。
1.出自《論語·為政》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出自《東觀漢記·光武帝紀》賊檄日以百數,憂不可勝,帝猶以余閑講經藝,發圖讖。
3.出自《中說·王道》子讀《樂毅論》曰:“仁哉樂毅,善藏其用;智哉太初,善發其蘊。”
4.出自《韓愈論》探道德之理,述性命之情,發天人之奧,明死生之變,此論理之文,如列御寇、莊周之所作是也。
5.出自《吹網錄·章實齋修志體裁之善》各序因志例而推論史例,更有發前人所未發者。
18.
啟發;開導。
1.出自《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出自《列女傳·趙佛肹母》佛肹之母,一言而發襄子之意,使行不遷怒之德,以免其身。
3.出自《桃花源》詩夢往從之游,神交發吾蔽。
4.出自《函谷子太極圖論引》圣人之道,貴相發,不貴襲;貴相明,不貴同。
5.出自《我的童年》我自己是四歲半發的蒙。
19.
提拔;舉薦。
1.出自《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傳說舉於版筑之間。
2.出自《韓非子·顯學》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3.出自《都官員外郎胥君墓志銘》蓋天圣間,翰林君方處顯,好收獎天下之士,而名能知人,士之出於其時有盛名於天下者,多翰林君發之。
20.
傳揚;張揚。
1.出自《禮記·樂記》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此不可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君自損也。
3.出自《孔子家語·入官》己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怠,已過勿發,失信勿掎。
4.出自《鶯鶯傳》張生發其書於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
21.
揭露;暴露。
1.出自《管子·正世》罪過不發,則是長淫亂而便邪僻也。
2.出自《漢書·鄭當時傳》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當時以此陷罪。
3.出自《南史·范泰傳》明日送曄付廷尉,入獄,然后知為湛之所發。
4.出自《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空照〕對著女童道:“不好了!赫郎事發了!快些隨我來逃命!”
5.出自昆曲《十五貫》怎么如今況鐘又來查勘?莫不是我婁阿鼠的案情發了?
22.
抒發;發泄。
1.出自《楚辭·離騷》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
2.出自《西都賦》愿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3.出自《送高閑上人序》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4.出自《答龍溪師書》詩至李、杜、昌黎、子瞻而變始盡,乃無意不可發,無物不可詠。
23.
猶致,送達。
1.出自《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2.出自《左傳·隱公七年》戎朝于周,發幣于公卿。
3.出自《呂氏春秋·報更》晉靈公欲殺宣孟,伏士於房中以待,因發酒於宣孟。
24.
醒;不寐。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三》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后發。晏子曰:“……今一日飲酒,而三日寢之。”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六》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晏子曰:“君奚故不朝?”對曰:“君夜發不可以朝。”
3.出自《新書·先醒》潭本作“先發也”。
25.
震動;撞動;扇動。
1.出自《老子》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2.出自《東都賦》禮官整儀,乘輿乃出。於是發鯨魚,鏗華鐘。
3.出自《東都賦》獲白雉兮效素烏,嘉祥阜兮集皇都。發皓羽兮奮翹英,容潔朗兮於純精。
26.
點燃;燃燒起來。
1.出自《孫子·火攻》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于內,則早應于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
2.出自《宣和遺事》冬十月,大內火發,自夜至曉,五千余間,后苑廣圣宮及宮人所居,幾盡被焚。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徐公景熹官福建鹽道時,署中篋笥每火自內發,而扃鑰如故。
4.出自《黎明的河邊·馬石山上》到了林寺山了,郭城、成場泊都發上火了。
27.
派遣。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
2.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游云夢”。
3.出自《隋書·百官志下》自散騎已下,皆主出使,量事大小,據品以發之。
4.出自《智囊補·明智·置鼓》旁村始聞者,以一擊為節,次二,次三。俄頃之間,聲布百里,皆發人守險。
5.出自京劇《黑旋風李逵》待俺回山稟明大哥,發來人馬,滅卻惡霸。
28.
疾病發作。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2.出自《金瓶梅詞話》這來旺兒,又是那棒瘡發了,身邊盤纏缺乏,甚是苦惱。
3.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家母實只胃病,年老力衰,病發便臥,延醫服藥后,已就痊可。
29.
征發;征調。
1.出自《墨子·雜守》先舉縣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長短及凡數,即急先發。
2.出自《史記·陳涉世家》發閭左適戍漁陽。
3.出自《三國志·魏志·王朗傳》前車駕當幸洛陽,發民為營,有司命以營成而罷。
4.出自《宋書·沈攸之傳》元嘉二十七年,索虜南寇,發三吳民丁,攸之亦被發。
5.出自《交趾獻奇獸賦》於是降軺車之使,發旁縣之民,除涂於林嶺之隘,引舟於江淮之濱。
6.出自《宋史·河渠志五》神宗熙寧元年,河水漲溢……八年正月,發夫五千人,并胡盧河增治之。
30.
制作;擬定。
1.出自《劇秦美新》仲尼不遭用,《春秋》困斯發。
2.出自《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3.出自《〈文選〉序》美終則誄發,圖像則贊興。
4.出自《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翔于郎署,騫于禁密。發帝之令,簡古而蔚。
31.
歌唱;表演;演奏。
1.出自《列女傳·趙津女涓》簡子悅,遂與渡,中流,為簡子發河激之歌。
2.出自《善哉行》齊倡發東舞,秦箏奏西音。
3.出自《玩月城西門??中》詩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
4.出自《霓裳詞》弦索????隔彩云,五更初發滿宮聞。
5.出自《雜詠》誰能弦且歌,為我發古聲。
6.出自《紅樓夢》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32.
發跡興旺;使發跡興旺。
1.出自《高士傳·嚴遵》蜀有富人羅沖者,問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無以自發。”
2.出自《金瓶梅詞話》甘羅發早子牙遲,彭祖、顏回壽不齊。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朱晦翁〕再行閑步一看,看得風水真好,葬下該大發人家……遂對天祝下四句道:“此地若發,是有地理;此地不發,是有天理。”
4.出自《暴風驟雨》新娘子,別踩滴水檐呀,踩著了,婆家不發。
33.
花開放。
1.出自《代白纻曲》桃含紅萼蘭紫牙,朝日灼爍發園華。
2.出自《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3.出自《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4.出自《題西山紅葉》詩明春花再發,萬紅與千紫。
34.
發源;發端。
1.出自《擇言解》水發于深,而為用且遠。
2.出自《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大雅》云:“虎拜稽首,天子萬壽。”人臣之奉上以萬歲,疑發于此。
35.
表達;說出。參見“發言”。
1.出自《寓簡》大抵譏誚之語,先發者未必切害,而報復者往往奇險深酷。
2.出自《東周列國志》軍師不發一言,豈救與不救,二策皆非乎?
3.出自《論聯合政府》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對于這個問題,切不可只發空論。
4.出自《四世同堂》她問這個人許多問題,他好像是啞巴,一語不發。
36.
激發;激起。
1.出自《新唐書·關播傳》會赦還,住剡中。觀察使皇甫政表其至以發帝怒,遂流死賀州。
2.出自《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然臣竊料鬼章兇豪素貴,老病垂死,必不能甘於困辱,為久生之計……必將不食求死,以發其眾之怒。
37.
消散;消除。
1.出自《集江瀆池》詩暫云消樹影,驟雨發荷香。
2.出自《修廢官舉逸民》自孔子沒,世之君子,安其富貴,而不復思念天下有廢而不修之官,逸而不舉之民。今明策丁寧而求之,以發孔子千載之長憂,此天下之幸也。
3.出自《孫永叔墓志銘》故陸公歷敘君學能抽先民之微,智能發當世之慮,而其恨不及在人主前口論手畫,見於用而成功名也。
38.
交付;送出。
1.出自《杭州上執政書》今年合起年額米斛百六十萬,乞特許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其余,候豐熟日隨年額起發,未蒙恩許。
2.出自《書信集·致陳煙橋》先前的信及木刻,也收到的,我并且即發回信,現在看來,是我的那一封回信寄失了。
3.出自《致許廣平》二十三日下午發一信,想已到。
39.
引起。
1.出自《書樂毅傳后》群兒妄作名字,自相刻畫,類皆如此,可以發千載之一笑。
2.出自《容齋隨筆·范曄作史》曄所著序論,了無可取……人苦不自知,可發千載一笑。
3.出自《社稷壇抒情》啊,這座發人深思的社稷壇!
40.
鳴叫。
1.出自《嘲鼾睡》詩雄哮乍咽絕,每發壯益倍。
2.出自《續永叔歸田樂秋冬》詩鋤犁滿屋牛在牢,鵝鴨亂鳴雞亂發,割烹炊黍待鄰叟,飽向茅檐閑兀兀。
41.
遣送;發配。
1.出自《水滸傳》鄆城縣宋押司宋江,不知為甚么事發在濟州府,斷配江州牢城。
2.出自《金瓶梅詞話》拿送三法司問罪,發煙瘴地面,永遠充軍。
3.出自《儒林外史》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在和州去了。
4.出自《改行》也許把你發了!發往邊疆。
42.
發性,使性子。
1.出自《水滸傳》李逵看那鐵錘時,約有三十來斤。那漢使的發了,一瓜錘正打在壓街石上,把那石頭打做粉碎。
43.
發覺。
1.出自《智囊補·兵智·高仁厚》邛州牙將阡能叛,侵擾蜀境。都招討高仁厚帥兵討之……有鬻面者到營中,邏者發,執而訊之。
44.
謂使發墨。參見“發墨”。
1.出自《珍珠船》石墨,出南雄州始與(興)縣,沈散小溪,巨細短長如墨。以端硯發之,可寫字,可畫眉。
45.
發行。
1.出自《反正前后》董太師的最高妙的財政政策便是多發紙幣,多鑄銅元。
46.
流露感情。
1.出自《分水嶺》于得水從心里發出笑來。
47.
猶變,變化。
1.出自《播火記》長期的養病生活,使他變成少言寡語,吃盡了人間的好東西,身體發得又蠢又胖。
48.
猶漲。
1.出自《死水微瀾》春水雖在發了,還未開堰,河里的水仍是很清淺。
2.出自《收獲》從前我們那發了一場大水,房子和地都淹了。
49.
猶砌。
1.出自《五月的礦山》他打算用耐火磚先在鍋底上發上一層“碹”,讓火先直接燒磚,經過磚再把熱傳到鍋上來。
50.
猶發發。象疾風聲。
1.出自《詩·檜風·匪風》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51.
發酵;膨脹。
1.出自《齊民要術·造神曲并酒》凡冬月釀酒,中冷不發者,以瓦瓶盛熱湯,堅塞口,又於釜湯中煮瓶令極熱,引出,著酒甕中,須臾即發。
2.出自《本草綱目·谷四·蒸餅》小麥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餅其來最古,是酵糟發成單面所造。
3.出自《農政全書》浸曲經七日,曲發細泡起。
52.
指科舉考試應考中選。
1.出自《儒林外史》學生前科看廣東榜,知道賢契高發,滿望來京相晤,不想何以遲至今科?
2.出自《閑情偶寄·頤養·止憂》猶慰下第者以來科必發。
53.
量詞。支;根。用于箭矢。古代亦以十二矢為一發。
1.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必使先射,射三發,皆遠許為。
2.出自《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志》射三發,連三中。
3.出自《漢書·匈奴傳下》賜以冠帶衣裳……弓一張,矢四發。
54.
通“伐”。矜夸。
1.出自《逸周書·官人》少言以行,恭儉以讓,有知而言弗發,有施而心弗德,曰謙良者也。
55.
通“廢”。毀壞。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
2.出自《墨子·號令》去郭百步,墻垣、樹木,小大盡伐除之……外空室盡發之,木盡伐之。
3.出自《宋書·張暢傳》虜使曰:“君當以法令裁物,何用發橋。”
56.
通“旆”。大旗。
1.出自《荀子·議兵》《詩》曰:“武王載發,有虔秉鉞。”
57.
通“冹”。
1.出自《詩·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
58.
通“法”。法度。
1.出自《管子·兵法》得地而國不敗者因其民,因其民則號制有發也。
59.
通“瞂”。盾。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向壘》發者,所以當埤堄也。
60.
古部族名。
1.出自《管子·揆度》發、朝鮮之文皮,一策也。
2.出自《逸周書·王會》發人麃麃者,若鹿迅走。
61.
唐時詔書名稱之一。
1.出自《石林燕語》唐中書制詔有四:封拜冊書用簡,以竹為之;畫旨而施行者曰發、曰敕,用黃麻紙……曰發、曰敕,蓋手詔之類;而敕牒乃尚書省牒,其紙皆一等也。
62.
指奔走。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鳥不暇舉,獸不得發。
63.
指施予,給與。
1.出自《墨子·尚同下》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猶淫辟者也。
64.
指分配。
1.出自《復活》她發在監獄醫院里工作,生活過得很好。
65.
指爆發。
1.出自《小二黑結婚》于福他爹看見不像個樣子,有一天發了脾氣,大罵一頓。
66.
通“伐”。攻伐。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尉繚子·兵令》全功發之得。
2.出自《平淮夷雅》維彼攸宅,乃發乃守。
67.
通“廢”。放置。參見“發齊”、“發藥”。
1.出自《荀子·禮論》昏之未發齊也,太廟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斂也,一也。
2.出自《莊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頤,立有間,不言而出。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屨,跣而走,暨乎門,曰:“先生既來,曾不發藥乎?”
3.出自《贈別幾復》詩佳友在門忘燕寢,故人發藥見平生。
4.出自《捫虱新話·孔子老子皆是菩薩》聞龍潭在天皇座下,日久未蒙發藥,一日啟曰:“弟子服膺師問,非不盡心,卒未聞一言之賜,愿丐慈悲。”
5.出自《答張仲杰書》吾子年壯氣銳,乃能屏去豪華之習,而專力於此,好之樂之,自謂有得,他時所至,殆未可量。老夫將受教之不暇,而反能為之發藥哉?
68.
通“廢”。廢棄。
1.出自《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內御,其氣足,則發而止。
69.
通“廢”。發賣,賣出。
1.出自《鹽鐵論·散不足》今生不能致其愛敬,死以奢侈相高……故黎民相慕效,至於發屋賣業。
2.出自《漢書·貨殖傳·子贛》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衛,發貯鬻財曹魯之間。
70.
量詞。猶類。表示種類。
1.出自《韓詩外傳》人主之疾,十有二發,非有賢醫,莫能治也。何謂十二發?曰:痿、蹶、逆、脹、滿、支、膈、肓、煩、喘、痹、風,此之曰十二發。
71.
通“法”。指遵從法度。
1.出自《管子·任法》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72.
量詞。顆。用于槍彈、炮彈。
1.出自《金戒指》第二發子彈,他又打中了一個敵人。
73.
量詞。下。用于動作的次數。
1.出自《柳毅傳》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后叩樹三發,當有應者。
74.
量詞。起;次。用于反復出現或可能反復出現的事情。
1.出自《后漢書·鮮卑傳》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余發。
2.出自《南史·蕭思話傳》時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發。
3.出自《沒有織完的筒裙》大青樹都換了一發葉子了,你的筒裙才織了半條。
75.
指流出。
1.出自《祭晁少卿文》不意今者,公遽淪亡。得訃歔欷,涕隨聲發。
76.
指在發跡興旺中長出某種人才。
1.出自《聊齋志異·堪輿》旬余,始卜一域……娣曰:“是地當先發一武孝廉。”葬后三年,公長孫果以武生領鄉薦。
77.
指出動。
1.出自《花城》正午十二時,“放龍”了。一時間百龍齊發。
78.
特指賑濟。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2.出自《答曾公立書》野有餓莩則發之。
79.
指使顯現。
1.出自《秋日白鷺亭》詩安得犀燈然,煌煌發水怪。
80.
指出產。
1.出自《草木子·雜俎》山發白銀亦有光,人跡其光而求之,多見礦脈。
81.
發射。
1.出自《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
2.出自《子虛賦》弓不虛發,中必決眥。
3.出自《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4.出自《呂梁英雄傳》一百五十步以內,說打頭就是頭,說打肚就是肚,真是百發百中。
82.
指爆炸。
1.出自《上海守城記》炮以小炮為彈,落地始發。是為落地開花炮入中國之始。
實施犯罪行為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我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六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六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刑法還對精神病人、醉酒人以及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刑事責任問題作了規定。
亦稱刑事處分”。法律制裁的一種。即由法院對罪犯判處刑罰。
1.審訊用刑的屋子。
1.法網。
1.舊時謂上司的委派。
1.御史臺的別稱。因御史臺又稱烏臺﹑憲臺,故以"憲烏"稱之。
1.舊時稱上官所發檄文的敬詞。
1.唐宋以來官制中在正職外所加的御史之類虛銜。
1.猶欣欣。喜悅貌。
1.觀測推算天象。
1.仿效;模仿。
1.舊稱上司委派之事。
1.歷算之學。
1.格言。
2.合乎禮法之言。
1.法令準則。
1.舊時稱上司的衙役。
1.舊時稱上司心意的敬詞。
1.上司的吩咐。
1.掌刑獄的佐貳官。
1.法則。
1.典章制度。
2.引申指法度。
3.效法。
4.具有憲法作用的文件。亦指規定國際機構的宗旨﹑原則﹑組織的文件,如《聯合國憲章》。
英國工人階級爭取以普選權為主的政治權利的群眾運動。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次年提出《人民憲章》,要求實行普選權,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等要求。1838年《憲章》以法案形式公布,征集人民簽名,形成憲章運動第一次高潮。至1848年共出現三次高潮,但均遭鎮壓。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1.指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1.負責彈劾糾察的都御史﹑御史一類官職。
1.法制。
1.指宋代的提點刑獄。為地方最高司法機構。
1.御史的職位。
1.舊時屬官在上官面前的自稱。
1.法紀。
1.謂遵循祖宗成法。
1.依法處分。
1.形容山勢高大。
1.古水名。
1.遭到失敗。
1.虧本。
1.能使冰融解的彈丸。
1.押送囚人的車子。
1.陷陣。
1.倒塌的城墻。
1.沖入敵陣。
1.沖入敵陣。
1.陷害怨恨。
1.猶墜落。
1.沖鋒。
1.覆沒。
1.設計陷害。
設計害人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陷害好人。
1.陷害毀謗。
1.猶攻擊。
1.猶陷阱。